王惠琴
张家口市宣化第九中学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读书是一种最美好的享受,读书让人生更加精彩。阅读书籍,感悟人生。阅读书籍,感受爱与温暖。今天我分享的书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的著作。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该书记载了小学生恩里科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一部分是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姐姐写给主人公的信;还有一部分是老师交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阅读《爱的教育》,让我们用爱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老师。我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角度,选取了三个小话题,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对国家、对社会的爱,这三个方面来做读书分享。
第一个话题,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师,爱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阅读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我们的老师》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最朴实的爱的情感。
恩里科的日记《我们的老师》:学生犯错误,老师没有惩罚,反而是用嘴亲着犯错学生的前额说:“回去吧!好孩子!”老师将爱与温暖给了学生;开学的第一天,与学生并不熟悉,老师向学生的讲话,满满的爱的情意流淌进学生的心田,这样的老师,当然值得学生喜欢。也难贵恩里科说,从今天起, 我也喜欢我的新老师了。10多年前,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我下决心要向恩里科的老师那样,我一定要做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也要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老师追求的精神境界。10多年过去了,我由一名老师晋升为学生的“干妈” 、“惠琴妈妈”。这个称呼倾注了学生对我的喜爱,其实更多地意味着也是一种责任。回想起来,最起初叫我“干妈”的是一个女孩。当时,我新接一个初三的班级,9月份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上有一个女孩经常哭。和她了解情况后,我才知道,她的父母离异后,妈妈带着她和妹妹两个孩子改嫁到宣化,继父和妈妈都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因为交学费和妹妹调皮,继父经常生气和妈妈吵架,她又无能力解决这些事情,所以经常以泪洗面。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以后,我给了她许多帮助:当他继父过生日时,我给她拿了钱让他给继父买生日蛋糕;劝解她和妹妹改口叫继父爸爸(以增进她们姐妹与继父的情感);为她在我们学校申请了贫困生,还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具送给她和妹妹,在学习上不断帮助她、鼓励她,最后她顺利考入重点高中。我的关爱和帮助,使她可能觉得我像妈妈一样,所以,有一天,这个女孩对我说:“老师,我就叫您干妈吧,谢谢您对我的关爱和帮助”。这样,我白捡了一个女儿,学生叫我“干妈”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连续带了17届毕业班,孩子们亲切的叫我“干妈”。这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要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每年的中考前,每天总有学生问我:“王老师,你说我能不能考上?”、“老师,我连一点儿信心也没了,考不上高中我该怎么办?” 问我这些问题的学生心理脆弱到了极点。好多时候他们又哭又闹。我把我的肩膀给了学生,让学生趴在我的肩膀上大哭一场。哭醒之后,我安慰、劝导学生的话甚至是哄孩子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不计其数。“孩子,你一定能考上,下功夫你就一定行”、 “孩子,困难面前不要低头,老师和你一起拼搏”等等的话无数遍地重复。随后,我从学生身上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跟踪指导和思想疏导,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有人说,最好的老师是“骗子”。其实,这就是爱的教育。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呵护;爱就是老师以一己之力,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描写了许许多多的同学之爱。这也真实地体现了教育育人的功能。下面,进入第二话题同学之间的爱。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恩里科的班上来了一个从五百英里以外的格拉勃利亚地方来的意大利小孩,老师让班长代洛西代表全班同学欢迎新同学。
代洛西拥抱了那小孩,用了响亮的声音说:“欢迎!”格拉勃利亚小孩也激动地吻了代洛西的双颊。
格拉勃利亚小孩刚一坐到位子上,他周围的孩子便纷纷送给他礼物,有送他钢笔的,有送他画片的,还有送他瑞士的邮票的。代洛西以拥抱、同学以送礼物的方式欢迎新同学,给了远道而来的格拉勃利亚小孩莫大的爱,让远道而来的新同学感到了无限温暖。
还有一篇从反面描写同学之爱的日记--嫉妒:以爱国为题的作文,代洛西得了第一。同学华梯尼很嫉妒而讽刺挖苦他。老师劝“华梯尼!你可别让嫉妒的蛇钻进身体里,这是一条侵蚀大脑、腐蚀灵魂的蛇。”?这时有个同学为代洛西打抱不平,要惩罚华梯尼,代洛西发现了同学的行为立即制止了同学。功课完毕的时候,华梯尼好像有些昏乱了,走过代洛西座位旁,落掉了吸墨水纸。善良的代洛西好好地代他捡起,替他装进背包里,还帮他系好了背带。
代洛西是班上学习最好、也是人品最好的学生。他关爱同学,与人为善,他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当然,有时我们教的学生中总会碰到一些学习好但自私、心胸狭窄的学生。但是,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总有一些像代洛西那样的优秀学生。我们班上的子宁和昊天同学就是这样的榜样,他们两人学习好、人品好。初三10班班上有5、6个孩子理科学得不好,我就制定子宁和昊天当同学的小老师,每天负责帮助同学讲难题。他们两人二话没说答应了。每天的课前、课间总能看见同学们像小山一样围着他两问问题,他们给同学一遍又一遍的讲,不厌其烦。在班上也总能看见昊天工工整整的笔记本在同学间传看,也总能看见子宁新买的课外书让同学翻阅。有时我开玩笑的问他们俩:“你们俩这样,不怕泄露你们学习好的机密吗?”他们俩告诉我,“老师,咱们全班人学习都好才好呢。”“老师,政治课上你不是倡导我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吗?”多么可爱的孩子!其间,还有一件事至今让我感动不已。有一天学校发作业本,昊天抢着给全班发,等发到一个平常心眼小、爱发脾气的学生面前时,就正好缺两个笔记本不够了。昊天想都没想,跑回自己的座位,从桌子上拿上自己的两本给了同学。事后,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本给同学?”他说:“我怕同学因为没给她发本生气影响学习。”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将关爱给了同学。在子宁和昊天的带动下,爱与温暖在初三10班遍地开花。 这就是我们培养出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我们全体老师爱的教育的结晶,他们是我们全体老师用爱心打造的精品。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的感悟到:爱就是与人为善,善待他人;爱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所以,在学生的毕业留言册上,我倡议同学们写下帮助过你的同学的名字,要感恩同学。
《爱的教育》读书分享继续进行,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话题 对国家、对社会的爱。
在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的内容时,我经常犯怵,对国家、对社会的爱摸不着、看不到,又很抽象。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个难题就破解了。首先,我拿来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一个故事是《热爱祖国 》,学生阅读这个故事,就能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国。恩里科的父亲说“因为我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脉管所流着的血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祖先的坟墓在意大利等等”通俗易懂的说法,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爱国。对与如何爱国、爱社会的问题,恩里科的父亲举了两个例子,外国人如果对于我国有无礼的言语,怒必从心头突发,一旦和外国有交涉时,对于祖国的爱,格外容易发生。这就告诉我们,爱祖国,就要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尊严。在《街路》这篇文章中,恩里科的父亲告诫孩子,在街路上(走路)也有我们应守的义务。街路就是万人的家呢!恩里科不要把这忘了!遇见老人,贫困者,抱着小孩的妇人,拄着拐杖的瘸子,负着重物的人,穿着丧服的人,总须亲切地让路。街路是应该尊敬的,而且要爱。我们试想,我们给人让路,是尊敬、爱街道吗?不是。给人让路是对他人的尊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担当,这就是对社会的爱。所以,我们说,对国家、对社会的爱就意味着做好自己,服务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爱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奉献社会。
恩里科的父亲教育孩子爱社会要从让路的小事做起,将大爱小化。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教学《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的内容时,也学着将大爱化小,让学生以“爱我宣化”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不限,但必须写出感悟。活动结束后,学生的交流让我大开眼界。有的小组同学采访了宣钢的工人,了解到夏天宣钢工人们顶着上千度的高温炼钢,工人们实在太辛苦。他们感慨地说:“热爱祖国,就要辛勤劳动;热爱祖国,就要尊重劳动人民。” 有的小组同学是和小区的清洁工一起清扫小区卫生,他们说:“为了小区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洁工人们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同学们大力呼吁,要保护环境,决不乱丢垃圾。还有一个小组更有创意,他们改编了高枫演唱的《大中国》为《大宣化》。而且还去中山广场上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学唱,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增进人们爱宣化的情感。
其实,教育有时候很简单。教育不是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也不是只让学生死学课本。
教育就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