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钟艺晴
[导读] 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承担一定的角色时,会承担着人们的期待,这样的社会期待称为角色期待。
        钟艺晴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广东省湛江市 524088
        一、角色期望的定义
        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承担一定的角色时,会承担着人们的期待,这样的社会期待称为角色期待。每种身份的人一定是按照相应的身份做出相应的行为,即个体把社会对他的期待相应的角色行为作为标准,否则他不能得到在他人的认同。例如人们希望医生能救人治病;对于教师,人们希望这类角色能教书育人;而工人、农民,人们希望他们能生产更多产品。因此可以看出角色期待是人们对社会角色所赋予的憧憬。但在同行业中,由于分工不同,对不同岗位的期望也不同。例如对于教授不同科目的老师,学生会期待收获相应的知识。因此,人们对社会上同行业的人也会具有不同的角色期待。
二、辅导员满足大学生角色期待的意义
(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首先,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有的学生对奖助学金和其他评奖过分关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加分”。其次,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这提高了自主意识,有自己的见解。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因势而变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才能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的职责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对辅导员有着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自我反省,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能力,这可以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维护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顺利、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完善辅导员自我角色认知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改变,因此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辅导员对要有正确自我职业定位,从实际工作中改正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大学生的合理期待,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辅导员的角色现状剖析
(一)辅导员的角色积极方面
        新时代的教师和大学生的关系开始变得亲切,尤其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能主动和学生交流,学生也信赖他们。在与辅导员接触中许多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经常交流会使学生从辅导员身上感受到支持和鼓励,他们从内心接受辅导员,学生向辅导员诉说生活和学习上的快乐和忧虑,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调查,大学生渴望辅导员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对他们有帮助。通过采访发现,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有着不同的期待,每个学生也要求各异。多数辅导员在大学生角色期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辅导员角色不足方面
1.师生距离遥远
        部分师生交流不足,师生关系呈现疏离、冷淡状态,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关系不乐观。这不仅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还不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不仅发挥着组织作用,还发挥育人作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如今,虽然心里健康教育逐渐普及,但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尽管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目前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已普遍提高,这需要引起高校和辅导员的足够重视。
3.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们要求教师具备“解惑”的能力。辅导员经常走访学生宿舍,有机会组织学生活动并参与其中,容易与学生形成信赖关系。作为辅导员,自身对未学过的专业知识感到陌生,导致对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方面的解惑能力偏低,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较低。为了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开阔辅导员的知识视野,改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迫在眉睫。
4.就业指导水平有待加强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重视的内容之一,也关系到高校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起了重要作用。辅导员能利用岗位之便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就业辅导。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角色扮演中,部分辅导员讲授了就业指导课,其中有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并没有学到实用的知识。
5.辅导员的行为示范有待加强
        现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学习和行为上的示范作用还有待加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需要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无法以身作则,就无法树立在大学生中的地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实现辅导员期望的建议
(一)提高指导员的业务知识
1.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的知识
        高校教师只有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违背教育规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察觉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引导其进行求助。
2.国家政策知识
        新一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方法非常熟练,能够迅速从网络上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运用网络及时增加知识储备,研读国家最新政策,紧跟时代趋势。
3.有关学科的知识
        辅导员要增加自身的学科知识储备,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文学等。


(二)提高辅导员的能力素养
1.学习能力
        辅导员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善观念,因势而立,因时而变,灵活处理学生工作。
2.心理辅导能力
        随着新时代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大学生的压力也在增加。例如,有不少学生正在为就业、学习、等问题而烦恼。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快管理信息化可以减少日常琐事处理带来的烦恼。教育部令第43号指出辅导员要将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性和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感
        首先,辅导员必须具备热爱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这样就会对职业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只有热爱教育和岗位的辅导员,才会心甘情愿服务学生,不计较得失,辛勤奉献。其次,辅导员还必须树立职业愿景。辅导员的职业愿景是指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规划和追求。如果辅导员拥有正确的职业愿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辅导员就能明确自己的前进道路,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四)辅导员应优化工作方式
1.辅导员应该改变沟通方式
(1)尊重学生,发扬师生民主
        当代大学生内心都希望被人尊重。因此,在与大学生交往时,应遵循平等的地位倾听他们的心声。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大学生犯了错误,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进行沟通教育,避免使师生关系恶化。
(2)真诚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
        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用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帮助和关爱。有爱心、耐心的辅导员会发善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来自辅导员的真诚,才会向辅导员袒露自己内心的声音。
(3)沟通需要双方的参与
        辅导员和学生都需具备积极性,如果一方积极性不高,效果就会下降,一旦一方长期积极性不高,师生关系就会变得冷淡。辅导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主动下课堂察看学生上课情况,下宿舍走访学生,多创造与大学生接触的机会。
(五)引导大学生学生正确看待辅导员角色
        当代大学生多数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大多数都是“我”的观点出发,只关心“我”的利益,要求教师为“我”提供最高的资源。但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辅导员也有缺点和不足。另外,辅导员具有不一样的工作能力,但大多要处理繁琐的事务,导致精力有限。因此完全符合大学生期待的辅导员很少,应引导大学生合理地看待辅导员的角色。然后指导成员对合理期待的诱导作用。辅导员自身也要经常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弥补不足,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合格的辅导员。
(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制定严格的辅导员选拔制度
        首先要建立辅导员专业的行业资格制度,想要从事该行业必须取得资格证。例如,教师在应聘中需要先取得教师资格证,律师在应聘中需要先通过司法考试。医生没有行医执照就不能去医院应聘。只有严格制定准入门槛,才能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因此,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资格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合格时发放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
        其次,完善队伍结构。根据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辅导员岗位。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增加,但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应提高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我们要实行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辅导员。
2.规范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制度
        第一要对新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业务还不熟悉,因此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主要就是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必需的素养,尽快适应工作。第二,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应该重视。通过对初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培训,加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成长要求。还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可以举办有关辅导员的学术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业形势、职业指导讲座等)。时代不同,大学生能力、认知、个性也不同。因此,辅导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充实自己。
3.建立健全辅导员的管理体制
        第一要建立辅导员的相关管理评价机制。要对辅导员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范围包括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辅导员完成工作的情况、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学校其他部门对辅导员的评价等。第二,科学研究能力也应该是辅导员的重点考核内容。科学研究能力杰出的辅导员会将科学研究和工作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还要优化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辅导员的工作评价要坚持公平和全面的原则,评价范围是德、绩、能、勤、绩。按照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可以设置辅导员优秀奖,同时发放岗位晋升津贴,对于考核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晋升。还要根据对辅导员的不同考核结果发放适当的奖金等物质上的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能力特别差,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教师给予调岗或解聘,这样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保持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禄涛. 冲突与调和——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自我角色期待与角色实现刍议[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9):65-68.
[2]胡华北,郁晓鹏.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期待探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08):104-106.
[3]胡佩. 高校辅导员角色期待与角色矛盾化解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95-96.
[4]李冰封,刘波.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与实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01):107-108.
[5]王佳. 多角色期待下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J]. 才智,2019,(07):178-179.
[6]李冰封,刘波.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与实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01):107-108.


作者简介:
姓名:钟艺晴,出生年月:1994年1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兴宁市,毕业院校:海南大学,毕业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学历:硕士,工作单位:广东海洋大学,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