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会
[导读] 目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李会
        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  677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护理3、4班各60名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模式见习。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构主义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能够提高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提高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值得推广。
【关键词】建构主义;临床见习;《护理学基础》;实践与效果
        
        早在很久以前,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了“建构主义”这一基本观点,科尔伯格、斯特恩伯格和卡茨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从而成为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主要以强调丰富的学习环境为主要基础,学生在专业老师的详细指导下,再以护生作为主要的学习主体,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这样才能够使学习变成护生知识建构中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积极的过程。基础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约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所以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生见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1-2]。并且一般的临床教师大多是科室骨干,临床任务重,不能投入更多精力和系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见习不够重视,学生走马观花,见习效果不好[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以护理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护理3、4班各60名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模式见习,两组护生均为女生,对照组中60人,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6.33±1.21岁;观察组中60人,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6.24±1.19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师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安排各临床科室实习。护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相关概念、步骤及应用,并采用教学-小组实践-指导-教师检查、批改-考核的技能教学法。
        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模式见习。护生使用教材为李玲、蒙雅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第3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护理原则[4]。见习前,学校教师和临床教师提前一周选择病例,制定见习计划,安排讨论场所等。见习前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两位老师全程参与。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案例,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情境设置,或利用护生生活的日常场景和医院场景,引入新知识,使护生利用旧经验建构新知识。2.产生疑问。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将护生分成若干组,在一周前需要将案例和所需要讨论的问题发送给护生。比如在输液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可以问一些输液相关的知识和问题:输液常用的药物有哪些?首选的静脉是什么?如何计算输液时间?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事故?怎么处理?护生能够通过所发放的相关教材、文献等媒体检索资料,来回答以上问题,使护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3.临床见习。教师介绍完内容后将学生带到临床,让学生观摩临床实际操作。4.讨论。观摩结束让护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组长主持讨论,一名护生记录。小组成员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交流,讨论如何运用知识来回答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共识。5.小组汇报。每个学习小组汇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或展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汇报,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护生对知识具体掌握情况,并根据这个来制定下面的教学安排[4]。同时,其他护生和教师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能够一起对问题进行解释。6.总结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查缺补漏,萃取知识精华,有选择性的讲解并归纳重要知识点。5.反思过程。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开阔思路,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3 观察指标
        (1)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问卷发放给护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题库中的题目来作为理论考试的主要试题,两组统一考试,教师需以流水的形式来进行评分。在手术试验中,取导尿、注射等手术项目的平均分[5]。每一组由两名教师指导,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考试顺序由护生在考试前随机选择,并将两组护生进行对比。
        (2)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调查,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将两组护生进行对比。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对比(分,)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对比[n(%)]

3.讨论
        临床见习作为在中职教学护理过程一个不能缺少的部分,其主要是来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种能力,发现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不足,从而来提高学生整体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然而,中职护理临床见习教学过程大多流于形式。一般情况下学生所能实际操作的流程过于简短且时间不足,对自身在术后的总结和评价不够到位,老师对学生的临床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临床的核心技能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建构主义临床见习教学法这是视学生为主要重点,并在原有的理论知识的下,根据和利用身边的环境来重构知识体系,拓展知识结构,产生新的认知[6-7]。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较高的教育里面,尤其是医学教育领域,被大众所重视被社会所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学的实践也在慢慢提升。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全面改革后,对护生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护理基础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甚至在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一种围绕思维问题或临床案例而展开的。这种开放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护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集数据、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相互配合,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护生需要寻找信息、讨论、交流和辩论来解决问题。并在这种自主学习氛围下,对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综上所述,建构主义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能够提高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提高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芳, 王取南. 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中专护理《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01):137-141.
[2]倪明, 郭威, 马科,等. 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网络平台在"感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9, v.23(10):218-220.
[3]张晓霞、薛敏、霍秀兰、崔亚登、郭芳芳、李欣丰、魏红、李启东、郑文芳、周宁. 疫情防控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v.19(11):84-88.
[4]倪明, 郭威, 马科,等. 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网络平台在"感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9, 23(10):2118-2120.
[5]李佳楠. "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讨论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0):P.118-118.
[6]王洋, 迟晓华, 吕静,等.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学习投入性的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 000(008):50-52,55.
[7]韦莹, 张洋. EIP-CDIO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改革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v.3;No.54(06):48-49.
[8]徐丹凤, 蒋运兰, 罗晓菊,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抛锚式教学法在产科护士专科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06):289-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