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娥
(湖北省监利市朱河中学 湖北,监利 433300)
一、核心素养:
1.学习以凝练精粹的语言对小说的特点、主题及文学形象进行提炼、概括和分析;
2.结合冰山理论品味解读文本,体会小说的丰厚意蕴和文化内涵;
3.结合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解析,尝试获取小说视角、人称之别的审美体验;
4.感受战争给弱者带来的伤害及海明威的悲悯情怀;
5.认知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悲悯情怀的力量与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结合冰山理论品味解读文本,体会小说的丰厚意蕴和文化内涵;
2.结合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解析,尝试获取小说视角、人称之别的审美体验。
学习难点:
1.以凝练精粹的语言对小说的主题、特点及文学形象进行提炼、概括和分析;
2.体会海明威的悲悯情怀,认知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悲悯情怀的力量与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第二阶段选修课的学习,那就是外国小说的欣赏,这本教材的学习与鉴赏,将为我们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开启一扇大门。
?? 今天,让我们从海明威的一个短篇开始,通过朗读与品味、展示与探究,学习鉴赏美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作品。今天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海明威的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特别是人文情怀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二)体会“冰山理论”,揣摩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深意。
1.“我” 与老人的对话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在对话中,老人有点唠叨,多次询问相同的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故事中这样的语言。
①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②"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③"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④"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2.师:请同学们再读这四句话,你能从这几句唠叨中读出些什么?
(问题引导: ①与老人相伴的是?孤独
②老人始终询问它们怎么办,有没有考虑自己怎么办?爱心、善良
③老人多次询问是因为什么?茫然
④一个76岁的老人要离开自己的家园,你觉得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痛苦
⑤为什么担心它们?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生:读出老人的孤独。
生:读出老人的善良。
生: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
生:读出老人的茫然。
生:读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3.下面再让我们细读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继续感受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1)“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生:老人深爱着他的故乡,他的家园。眼前是艰难凶险的处境,可提到故乡,老人露出了笑容,微笑了。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故乡是一个不可取代的地方,它也许没有什么太过美丽的景色,也没有深厚悠远的历史,可就是什么地方都比不上它,那是我们永远走不出的地方。)
生:他是多么的不舍。
师(补充):心酸。离开自己深爱的动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老人没有呼天抢地,然而愈是平静,愈是微笑,就愈是令人心酸。
(2)“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师:为什么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明确: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愁”,或许是他想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是疲惫得连话都懒得说了,或许表明了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师:对话中老人强调哪个词?
生:“只是”
师:“只是”意味深长,交织着怎样的情感?
生:老人的无辜和内心的怨愤。
(我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暗示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3)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复活节是西方的重大节日,仅次于圣诞节,它代表着重生和希望。于老人而言,仅有的幸运是天色不好飞机未能起飞,猫会照顾自己。揭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三)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1.师: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篇小说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
生:美!人性之美。
生:小!小人物、小片段、小视角。
生:深!意蕴深、主题深。
生:巧!没有英雄人物,没有宏达的战争场面,可我们一样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生:真!真实的情感,战争一步步逼近。
2.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明确:首先,采用第一人称,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显得比较客观,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其次,由“我”来讲故事,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抓住读者的心。最后,“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讲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老人的身份、经历和最终的命运,很难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呈现出来。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感知和理解海明威作品的文化内涵。
1.请仿照下面示例,介绍《桥边的老人》中的老人。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
他乐观自信。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他义无反顾的出海,归航途中,他一次一次安慰自己,“想点开心的事件吧,老家伙!”
他永不言弃。与大马林鱼搏斗,他饥饿困乏,鲜血直流,伤痕累累,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杀死了大马林鱼。
他决不屈服。即使被凶残的鲨鱼弄得血肉模糊,他依然没有割断绳子,而是用鱼叉、刀、船桨拼命抗击。
2.有人认为《老人与海》的震撼人心之处在于海明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堪称丰碑,影响深远;而《桥边的老人》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就是老人身上深沉的悲悯情怀。你认为小说中的悲悯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我不是药神》的影评,谈谈平民英雄与悲悯情怀。
作者简介:李咏娥(1980.12-),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大学本科,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