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姝海 王举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1166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入学教育阶段的部分模块如个体自我认知定位、人际交往、团队意识觉醒、学习氛围塑造、学生干部执行力养成等环节进行“三化”即班级化体验化课程化设计,形成具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考核方式及效果评估的教学体系,实现新生班级入学教育内容的生动化、系统化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入学教育 班级化 体验化 课程化
一、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研究现状
关于新生入学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呆板,尤其是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关于独立自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要求,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应努力探索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如贵州大学刘小平老师总结了入学教育的五条原则和六个基本方法。在入学教育实践中很多高校开展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很有价值。如华中师大推行“学长制”新生教育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架构的入学教育课程化模式等。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全面铺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规范模式上,没有根据社会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实际形成独特的入学教育风格,创造性地激发新生的身心潜能。
二、大学生入学教育“三化”的意义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固定化却极其关键的常规性工作,它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始点和基础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班级的精神风貌的形成。如此重要的关键环节,简单的灌输式、说教式、片段式的教育方式已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潮流下的大学生的需求,入学教育的手段亟待更新。而班级化体验化课程化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作用巨大。
1.班级团体对班级成员乃至校园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组织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高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班级精神风貌来体现的。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关系到一个班级建设的小问题, 更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大学生入学伊始,是塑造班级风貌的班级的绝佳契机,营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奋发创优的班风,能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班级的温暖,明确自身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进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提升。
2.体验化课程化有助于教学力量的凝聚整合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通过体验化课程化建设,可以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规范入学教育的进度,整合教育内容,突出教育特色,创新教育手段,从而实现教育客体的主体化,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认知,激励奋发成才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逐步实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高职业认同度并规避、克服职业倦怠。
三、部分模块“三化”的方案设计
本文从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块的典型问题入手,分五个模块制定教学大纲,编排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教案,注重教学过程中班级的整体性及体验式互动性,将各项教育内容渗透于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有关课程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促进教育客体的主体化,提升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1.自我认知与接纳
通过姓名大风车活动及自我测评使学生们相互熟悉,建立初步印象。然后再通过“照镜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与接纳的内涵,掌握自我认知与接纳的方法。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A4纸若干、镜框若干。
2.人际交往能力提升
通过认识偏见案例讲解及眉目传情、趣味报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功能,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眼罩、数字卡片若干。
3.团队意识觉醒
通过旋风齿轮、无椅有靠、搬运工三项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团队的功能,掌握提升团队凝聚力的方法和建立高绩效团队的途径。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铁杆、水瓶、乒乓球、水管若干。
4.学习氛围塑造
通过“左邻右舍”、“记忆高速路”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专注力,提升记忆效果,培养速记能力,锻炼意志力和耐挫力。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扑克牌、数字卡、短文、单词表若干。
5.学生干部执行力养成
通过坐地起身、蛟龙出海两项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执行力的内涵和提高执行力的意义, 分析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掌握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空旷草地、绑腿绳子若干。
所有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体验式课堂”,积极参与并表达内心感受,相互交流经验,在最合适的时机向学生传输最直观的概念和方法,活动结束后需要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简短总结,对个人感受进行归纳,同时对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束语
课程化为主线的入学教育模式,加强了对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而突出体验式互动的功能,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强化班级团体的作用,对塑造班级良好学风,挖掘整体合力作用显著。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相促进,团体培训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新生入学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生动化和人本化。
[1]“95 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课题研究,2018
[2]司志华.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与策略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
[3]王智广,鲍震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姜宇,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5]赵晶晶,李良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三大主题[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
[6]方钫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
[7]曲云进,姜松.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
郭姝海 1983.5 男,汉讲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邮编:116600
王举 1980.7,男 汉 讲师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邮编:1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