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菊
陕西省汉中体育运动学校
摘 要: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学校思政工作在“立德树人”当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盐对健康很重要,但是人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体校的语文老师更是应该发挥学科优势,来引导这些青少年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 学科思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一直以来,习总书记都高度重视学校思政工作在“立德树人”当中的重要作用。对此,习总书记还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盐对健康很重要,但是人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想品德对运动员的成人成才,就好像盐对他们的身体乃至生命一样重要。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文老师更是应该发挥学科优势,来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潜移默化地塑造优秀的灵魂,避免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校语文学科在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方面毫无疑问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那么我们该如何巧妙的把握好这“少许”的“盐”,为这些挑嘴的青少年做出美味的营养餐,滋养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强壮他们的筋骨和意志呢?作为一名执教近三十年的语文老师,我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
1、让运动员充分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建立文化自信。
我们的运动员,大多对文化课缺少兴趣和信心,读书少,书写很不规范,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表音又表意的汉字,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充满智慧,读起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写出来或端庄方正,或娟秀优雅,或敦厚内敛,或隽永含蓄,或飘逸洒脱,或大气磅礴……无不充满神韵,这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可媲美的。我在班级和年级多次组织汉字听写比赛,书写比赛,开展过朗读班会,通过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多读书多识字,更让他们切身感受汉字之美。再者,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有出淤泥而不染,有烈火焚烧若等闲;有大江东去,有小桥流水;有金戈铁马,有杨柳依依;有海上生明月,有千里共婵娟 ------举不胜举,美不胜收,耐人寻味。我在班级和学校发起组织过多次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诵读活动,编写过校本诵读册子,和师生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我们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切身感觉到经典并不是那么晦涩难懂,高不可攀,从而了解并欣赏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让运动员热爱祖国,奋发拼搏。
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我注重启发学生去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让学生反复品味领悟这句话,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一方面理解鲁迅先生深沉而伟大的救国救民情怀,另一方面对照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时,注重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国土被侵略被践踏的悲愤,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句,启发学生列举出我国“从古以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今天,在无数平凡的岗位上也有许多“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不慕荣利,勤勤恳恳,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默默无闻地做贡献。通过启发引导,激励运动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训练中奋发拼搏,“更快、更高、更强”,努力成为“中国的脊梁”。
3、让运动员学习辨美丑,分善恶,知廉耻。
《老王》的作者杨绛身为海归的大学教授,不但不歧视又老又脏又穷的社会底层的三轮车夫——残疾的老王,而且尊重他、照顾他;同时,老王也体谅帮助教授,以珍贵的香油和鸡蛋相赠,他们都是善良的,心里有爱的,都是美的。相反,同样是又脏又老又穷的孔乙已,却只能得到周围人——掌柜、伙计、长衫客、短衣帮一次次的“笑”,以及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的吊打,他们是冷酷无情的,是丑恶的。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文中那个勤劳能干、任劳任怨、明理坚强的母亲——中国无数劳动妇女的典型,她是美的。朱自清面前那个“说话不大漂亮”、体型肥胖笨拙、步履蹒跚的“背影”是美的。《变色龙》中那个 “穿着崭新的军大衣”,却不能坚持原则秉公执法,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奥楚蔑洛夫警官,还有《鱼我所欲》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那些人,不知廉耻,是丑恶的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些素材,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启发学生去辨美丑,分善恶,知廉耻,从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让运动员崇拜真正的偶像,树立远大理想。
当代的中学生,几乎人人都崇拜偶像,但怎样引导他们去崇拜充满正能量的真正的偶像,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语文课责无旁贷。“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实现新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真正站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太空一日》中实现中国几千年来“飞天梦”的杨利伟;《一着惊海天》中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而付出了多少心血的科学家和飞行员……我在进行这些篇目的教学时,总是让学生课前先去查阅相关资料,充分了解人物的事迹和贡献,课堂上让学生交流介绍,引导学生去认识他们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去发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从而去敬重,去崇拜,以此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让运动员懂得责任与担当。
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我让学生讨论探究真正的苦与乐以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读书学习、运动训练虽然苦,可是不读书不学习不训练、没有目标、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难道不苦吗?只有今天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将来才“有业”可敬,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才有意义,引导我们的运动员认识到这就是他们当前的责任和担当。
6、让运动员学会直面困难,勤学苦练,坚定信念。
学习《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启发学生写了感悟,还专门组织了分享班会,我自己也写了朗诵稿对学生做了引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的各种困难,教他们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像《卖油翁》中的老人那样,勤学苦练,熟能生巧,那么,在困难面前一定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长风破浪,直挂云帆,到达理想的彼岸,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对青少年进行直接的说教式的思政教育难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难以入心动情,甚至有逆反和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更要用心挖掘,精心构思,善于借助典范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的引领,思想品德的熏陶,高尚人格的培养,巧用“少许盐”,为我们的运动员学生做出美味的营养餐,让思政教育在语文课程中如春风化雨,润“花”无声。
参考文献:
【1】赵玲:《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