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民间文学》外宣翻译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吴烨 林阿立 赵娟 吴敏
[导读] 中国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势之一。
        吴烨  林阿立   赵娟  吴敏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安徽宿州234101)

        摘要:中国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势之一。民间文学的外宣翻译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宿州民间文学》一书展现了宿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对《宿州民间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采用了多种释义方式,在保留原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书籍的可阅读性,为宿州地方文化的传播、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助力。
关键词:宿州民间文学;文化;品牌效应

        《宿州民间文学》通过英译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宿州民间传统文化和特色,从而提高了宿州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且突破了民间文学的英译瓶颈,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民间文学和文学英译的重视程度[1]。通过加强对《宿州民间文学》的宣传力度,达到宿州文化品牌建设的目的,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文化品牌和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文化的发展需求也逐渐提升,通过对文化体系的改革来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在进入到后期发展阶段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产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合,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形式之一。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能够有效提高宿州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民间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口头的创作所流传下来的文化形式,其中包含了神话、传说、歌谣等多种形式。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形式不同,更多流传于群众生活之中[2]。许多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不但包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弘扬了人性的善与美,以及一些优良传统。宿州民间文学与我国其它地区的民间文学相同,都拥有着传承性、地域性、传播性等多个优势,也是宿州人民长期生活的文化结晶,将宿州的历史事件和山水文化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宿州民间文学》中有许多故事都提及了宿州的文人墨客、名胜古迹等,这些故事的传播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有助于宿州本地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设,促进了宿州本地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让宿州本地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
二、《宿州民间文学》外宣翻译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的影响
        《宿州民间文学》和我国其它地区的民间文学相同,都具有一定的口头性、地域性和文化性。而这些特性在外宣翻译时都会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简要分析。
2.1 口头性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的影响
        首先是口头性,从体现形式上来看,民间文学包含了有神话故事、民谣、历史文化传说等多个文学形式[3]。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民间文学具有较强的口头语言性。《宿州民间文学》中既包含了当地的方言和地域特征,还很难被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形式所代替,《宿州民间文学》是由多个极具地域特色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所组成的,主要是选自于皖北地区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的传播者都来源于基层群众,在经历了长期的口口相传所形成。在运用《宿州民间文学》来对当地文化产业进行开发的期间,需要注重突出与当地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并根据文学故事的特点来建设相应的文化主题公园,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也为外地游客提供观光的地区。
2.2 地域性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的影响
        其次是地域性,《宿州民间文学》一书中有许多皖北地区特有的语言词汇,许多不了解皖北地区文化的读者在初次阅读时很难理解文章中词句的含义。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也很难找到相应的对应词,因此可以采用音译、注释等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真实含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等都不相同。

并且在一种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是截然不同的含义,甚至可能不存在于另外一种文化中。通过外宣翻译来推动宿州当地文化品牌的建设,再利用文化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着其中优秀的民间文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闵子骞的传说》正是宿州民间文学的代表性故事,故事中闵子骞用纯真的孝道处理继母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传统伦理孝道的生动体现方式,也对后人尊老敬贤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启发作用。《闵子骞的传说》已经被纳入到宿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为当地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助力[4]。
2.3 文化性对宿州文化品牌效应的影响
        再次是文化性,文化是民间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特色,也是群众喜好取向、价值观念、审美等多个方面的集中体现形式。在《宿州民间文学》外宣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并直观的体现出文章所要体现的思想内容。不同地区神话故事中同一个人所代表的形象和出现的寓意是不同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将两者区分开来,避免对读者造成困扰。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体现形式,英译《宿州民间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民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在民间文学资源的基础上来推动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宿州市有许多特色的民俗节日、活动等都和当地的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花鼓戏、淮北梆子戏、霸王别姬等都是出自于宿州民间文学中。尤其是被称之为霸王城的灵璧县,其围绕着楚汉垓下决战所流传的一系列民间故事已经成为了当地最主要的文化招牌。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信息的传递,同样也是译者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文化创作。另外翻译的原则、标准是随着翻译文本、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来进行变换的,因此原作品和译作都是文化交流、文化互动的一种体现形式[5]。
        《宿州民间文学》外宣翻译虽然对当地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较大的助力,并且这些传统的节庆活动在周边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距离更高级别的知名文化品牌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应当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将这些民间文化故事、民间节庆习俗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宿州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并吸引游客现场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从而感受到宿州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民间文学进行英译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民间文学英译的探索和实践,加强对宿州文化品牌的构建,从而达到传播宿州民间文化的作用,让更多的读者都能够了解并加深对宿州民间文化的兴趣。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样也能够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宿州民间文学》外宣翻译为当地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并成为了宿州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娜.建设“仁义宿州”  重塑文化自信——以宿州文化品牌建设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1):18-22.
[2]赵娟.推进宿州文化品牌建设 ——以英译《宿州民间文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11):105,107.
[3]赵忠仲.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0):187-189+201.
[4]文静.广西外宣翻译文化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 000(017):169-170.
[5]董菊华.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闻世界, 2015(05):156-157.
项目基金:2020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宿州民间文学》翻译研究—讲好宿州故事,弘扬传统文化,”项目编号:SK2020A0731;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下泗州戏的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9
作者简介:吴烨(1980--),女,安徽宿州人,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英语笔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