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红
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
【内容提要】
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都需要夯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生长力。通过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研修共同体 生长力 专业化发展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其自身专业素养是引领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其专业生长力决定教师的职业幸福。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助力学校不断发展。
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能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团队研修是一种以团队为内核的教师教研模式。这种团队研修模式要扎根一线,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校园文化。其次,借助名师的力量,培养后继人才。最后,在合作研讨中集思广益,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一个会研究、爱研究的教师队伍群体。
一、团队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当今的教育特别需要学校管理者关注每位教师,学校管理者的关怀和导师团的帮助对老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学校学科导师团建设应运而生。成立学科导师团,制定导师团职责,切实提高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效率和效果。
由各年级各学科业务强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组织教师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努力做到突出问题导向,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能够找到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并掌握策略。课前做到集中备课,研究教学问题对策,课中坚持引领示范,诊断教学病症,课后及时反思,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每次的学习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语文团队研修、信息技术整合课、星光大课堂(晨会)以及小专题讲座。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能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依托学科“导师团”,教研合一,扎实推进校级微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做到探索校本内涵,促进教师发展。
二、师徒结对,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每学年学校都有新进教师,这些教师热情高、精力充沛,但缺少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名师观摩课。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导师上示范课,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用示范课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每节示范课后,参加教师及时进行评课,大家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讨展示课中的亮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针对每一个细节做了很好的剖析,让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朝着既定目标更科学、有序发展。每一位徒弟都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团队集体备课磨课。从教材分析、重难点把握、教学手段及课堂生成的应变等全方位跟进指导,潜心倾听、及时点评、倾囊授艺;徒弟们遇到难点、疑点,刻苦钻研、自觉磨练。
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师徒会议,就近期研修学习进行总结、反思,提出下阶段改进的意见。这样的任务布置、实践行动、总结反思,调整推进,保证了研修的有效开展,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索也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同伴互助,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学校开展“四式一体”教研模式:即,独立备课、组内研讨、组内引领、专题实践,让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历练中获得发展。
独立备课,自己研磨教材,研读课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借助教材,独立设计教案;组内研讨,教师第一次试讲,教研组每个教师带着任务集体听课,课后有针对性研讨,各抒己见,授课教师根据组内评课意见,修改教案,再次上课,这个打磨,组内教师全程参与,大家一起再读课标,分析教材,探讨教学设计,不止旁听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研课,反复试教,这样的团队研修,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组内引领,骨干教师同课同构,展示不一样的教学水平,给年轻教师多了一份专业引领;专题实践,以教师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因此,课例研究、集体研讨在我校形成常态。例如,在教研组团队研修中,由二年级语文组展示团队研修《妈妈睡了》一课,活动由莫老师说课,许老师上课,李老师教后反思,组内其他教师评课,每位老师分工合作,精诚团结,精心准备,表现出色,得到嘉宾老师们的高度赞扬:这是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体现教学上的元点,教学上的元境界。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入情入境地学习,达到圆润、圆融、圆满。教师们也在活动中快速提升自己的课堂。
这样,基于教、研、训一体的多元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搭建起网络状研修平台,从而达成教师协作共进,自主发展。
四、成长规划,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必须是有自我学习的需求、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目标、善于选择资源、懂得运用学习策略。因此,教师们制定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的同时,青年教师在师傅教师的指导下,要贯彻执行学校提出的“五个一”:选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并撰写读书笔记到业务学习笔记上;一周至少听指导教师1节课;作为徒弟第一学期上一节汇报课,第二学期上一节过关课;学期末撰写一篇优秀教案。“三个一定”:一定要先备课,后上课;备课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关注学情,备过程;一定要坚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上课所提出的建议要及时作好记录并进行反思。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青年教师从学习、阅读、教学设计等不同方面提高专业素养。
五、课题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大力推进校本研修,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一是依托“名师进校园”,名师结合多年积累的鲜活案例,理论引领,深入浅出,生动讲解,引发老师们思考,反思日常教学,感悟从中而生:一线教师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来开展科研活动,关注教学案例的积累,可以从“研究儿童心理,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教学的目标与过程”“研究教学策略方法”三个角度进行科研。二是基于学校实际,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生长课堂”的实践探索。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做课题研究,各尽所能,群策群力,通过扎实深入的课题研究实践,实现组内成员有效连接,促使教师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三是以团队研修为契机,展示课堂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个人与“成长共同体”研修团队快速成长。让教师们研究中提升,在课程中成长。坚持以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生长力课程的实践研究,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王松光《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双轨三段进阶式培养模式研究》,《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年12期
焦新威《校本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论坛》2019年6期
作者简介:
李芳红,女,1967-,籍贯广西大新,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在职教师,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