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关羽形象的塑造及原因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赵延平
[导读] 关羽历来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他勇猛、忠义,在三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舞台上屡立战功,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延平
        天津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基础部 (300161)

        摘要:关羽历来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他勇猛、忠义,在三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舞台上屡立战功,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关汉卿在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单刀会》中,通过多种写作手法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位近乎神道的人物,关羽的形象也因为这部历史剧的传播而成为了一个令后人无限崇拜的英雄形象。
关键词:关汉卿 单刀会 关羽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在元代剧坛,写关羽的戏,除《单刀会》外,还有关汉卿所写的《西蜀梦》、郑光祖的《三战吕布》、无名氏的《千里独行》、《单刀劈四寇》、《桃园结义》、《怒斩关平》等等。其中《单刀会》最有特色,是成就是高的一个。这篇作品的创作的背景是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占领中原,刘备占领西蜀,孙权占领了江东,把一朝平分成三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初为了联刘抗曹,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曹操。刘备当初答应孙权取得西川便还荆州,鲁肃是保人。但刘备进川后却不提此事,还派关羽镇守荆州。鲁肃奉孙权之命,向关公讨还荆州。剧本以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的举动为契机,环绕关、鲁的戏剧冲突,通过三个手法刻画出叱咤风云的英豪形象。
一、《单刀会》对于关羽形象的塑造
        (一)侧面烘托人物
        第一折关羽并没出场,而是写鲁肃邀请乔国老商讨索要荆州。乔国老断然拒绝,说到“这荆州断然不可取”。然后,一再地说起了关羽的英雄事迹,说他“诛文丑逞粗燥,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赞扬关羽超群的武艺。又描述了他那威风凛凛的神态。“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还说起关羽当年霸陵桥“刀尖儿斜挑锦征袍”,是一个誓死效忠刘备的义士。当鲁肃说起他的三条妙计时,乔国老毫不客气地说道:“休想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得他。”真是字字长关羽锐气,句句灭鲁肃威风。
        鲁肃见搬不动乔国老,只好转而求助于江东隐士司马徽。 第二折戏中,司马徽初听鲁肃来请他赴宴喝酒,虽谦虚地推辞了一番后“慨然许诺”,等听到鲁肃说同桌饮酒的还有关羽时,便借“风疾举发”一口回绝,又经不起鲁肃的一再邀请,便向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躬着腰请关羽;二是要席间跪着劝酒,关羽说要往东便不得往西;三是“他醉了呵你索与我便走,”如要提索取荆州,非但性命不保,只怕还会“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说起关羽愤怒时“卧蚕眉紧皱,五云山烈火难收”,是个“经不起撩斗”的猛士。接着,司马徽还诉说了关云长立下的汗马功劳:“千里独行觅二友,匹马单刀镇九州……怒扯昆吾坏文丑;麾盖下颜良标了首,蔡阳英雄立取头。”字字句句说尽了关羽的赤胆忠心、勋业卓著,一言一语都极赞关羽的英武勇猛。
?    (二)正面刻画人物
        第三折关羽正式登场亮相,他自叙了汉朝开邦建国及如今国运衰竭,表明不忘桃园结义恩情,愿与刘备同生共死,誓死效忠“汉家邦”的决心。收到黄文送来的请帖后,他一眼就看穿了鲁肃的别有用心,“休道是画堂别是风光,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的战场,”早已“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即便如此,关羽还是毅然决定单刀赴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是三国英雄关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面对对方的牢笼陷阱,却轻松得似逛一场庙会。

如此的处之泰然,这般的雍容镇定,试看天下英雄除关羽外谁还有此胆魄?当然,他之所以冒险赴宴,除视敌如草芥外更多的是捍卫“俺哥哥的汉家基业”,是基于义气和正义使之然。然而,他决不是鲁肃当初定计时所估算的那种“有勇无谋”的人,他敢与慨然赴宴不光是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对于宴会的情势也做好了充分的估计,想好了应对的措施。对鲁肃的那群“狐朋狗党”,“我须索紧紧的防”,如遇敌人埋伏,“我一只手揪住宝带,臂展猿揉,剑掣秋霜”“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准备挟持鲁肃而脱身。到这里为止,我们不光是领略了关羽的豪情和勇猛,更是读到了他的睿智和谋略,关羽实在无愧为刘备的肱骨之臣。这一折写关羽英勇时没有写战斗行动,而是从他的神情气势中描绘其英武的威力。
?    (三)利用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这主要体现在第四折。关羽与鲁肃在宴席上正面相逢,席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却剑拔弩张。关羽在这场“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表情无不尽显英雄本色。
         关羽和鲁肃在江宴上一阵寒暄几番把盏后,鲁肃就婉责关羽等久借荆州不还,要求“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关羽义正辞严地警告鲁肃不要破坏了两国交好的和谐关系,又理直气壮地指出刘备是汉皇后人,应该接受汉家基业,荆州就应该“是俺的”。说得可谓正气磅礴,大义凛然,又无懈可击,它压倒了鲁肃的仁义礼智信所有说教,叫鲁肃空有三寸不烂之舌而无言以答。
        尽管关羽在舌战的这个回合取胜了,但潜在危险仍然存在,敌人还在虎视眈眈。关羽便借剑显神威,先是告诉鲁肃这剑曾诛了文丑,斩了蔡阳,还说剑有天地灵气,能喜会怒,怒时直叫鬼神妖怪避之不及,而此刻它发出铮铮叫声,正“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呢。关羽的这番话果然震慑住了鲁肃,也让东吴将士不敢轻举妄动。
        当鲁肃高叫“埋伏了者”甲士一涌而上时,关羽眼快,迅速劫过鲁肃,挥剑击案,命他好生送到船上。鲁肃无法,只得听命,关羽得以全身而退,顺利突围。
   《单刀会》结构单纯、紧凑,矛盾冲突极为激烈。关羽这一著名历史人物,虽然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加工创造,具有一定性格特征,但只有通过关汉卿的《单刀会》,关羽英勇威武、忠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才显得更为完美。
二、《单刀会》塑造关羽形象的原因
     关汉卿这样塑造关羽形象的原因就像《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这一支曲子巧借元曲中的“嵌字体”,几乎句句嵌入 “汉”字与“俺”字,李修生先生在论及该剧时所云:“强调了关羽的‘汉家节’,作品中关羽在单刀赴会时与鲁肃为了荆州主权展开舌战,反复说明刘备‘合承受汉家基业’。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就是说,关汉卿乃是借用三国纷争之际的这一史实,有意地“篡改”历史,超越历史,创作出虽历史上子虚乌有而戏坛上却长演不衰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联系对照到关汉卿所处的元蒙统治者残酷暴虐统治下汉族等民族备受歧视压迫之时代背景,关汉卿是通过歌颂关羽的英雄气概,期盼世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的英豪的出现。
        总之,在关汉卿笔下的关羽是一位超尘拔俗,极有神力,功勋盖世,身先士卒,忠贞不屈的人物。杂剧《单刀会》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为元代之后关公崇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占鹏.《论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21卷第4期
[2] 陈斌知.《浅谈<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塑造》.《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26卷
         作者简介:赵延平(1980—),女,汉族,河北香河人,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人文教育,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市河东区,30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