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规范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胡冬梅
[导读] 本论文作者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四点规范化的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胡冬梅
        重庆市大足区弥陀小学 402360
 
        摘要:本论文作者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四点规范化的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教学语言 小学数学 特点  运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表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语言是一种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种具有高要求的职业语言,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语言则是教师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还要规范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更严谨。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特征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密的学科。它的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
        (一)科学严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所以说教师准确严谨的语言习惯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是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太过随意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叙述、说明、应用都必须使用科学严谨的规范教学语言。
        小学阶段一些概念是描述性的,师生在理解中容易含混。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一章中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描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这段话告诉我们: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数学语言表述必须规范准确,清晰,严谨,不然理解应用时就会模糊。
        (二)清晰简明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讲述绝对做不到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课时用简洁明快语言是多么的重要。数学教学语言更应简洁干练,少一些形象地描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并理解教学信息。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要让学生熟记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以前的课本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没有一种好记的方法,这样学生熟记这一内容比较困难。现在课本上呈现的是一段顺口溜:每年的大月天数是1、3、5、7、8、10、腊,31日永不差,其余都是30天,平年2月28,闰年再把1日加。这样学生就不难记了。
        (三)教育启发
        教育启发是教师职业特点赋予的责任,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突出语言的教育性和启发性。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启发教育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期开学初我评析一道判断练习题:15的因数是1、3、5、15。(  )  。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没什么毛病。但在教学中我举例启发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是张三、李四、王五……学生一听似乎逻辑不通呀。他们由此及彼,一类推就明白了这道判断题是错的。
        二、规范教学语言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数学概念的术语表述,如果少字漏字或者语序混乱都可能造成知识的错误,而学生却不自知。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示范,也是教学知识的剖析。因此,教师语言要表意准确,清晰完整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语音、语调和语速的变化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课达成度较低不是教师在知识层面上没讲清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没能调动起来。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声调太弱或者说语速太快,以至于学生听不清他所说的话,他的声调调制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标准的语音对我们教师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从头至尾一个语调,一种语速对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小学生而言不亚于一首催眠曲,何况还是数学这门相对较抽象的学科。所以我们数学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点难点语速放慢一些,同时语调提高或变化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方便学生接受、思考和消化。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更能使学生接受
        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到:“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点而只能接受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而干瘪的语言只能使人产生压抑。在数学教学中,图形语言也要像文字语言一样规范准确、形象生动,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解题的途径,有利于形象记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图形空间观念。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这就要帮助学生从学过的旧知识的巩固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把研究“对象”形象成为“图形”来理解。让学生用三角形或圆片摆一摆 ,再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故在教学中把化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化。
(三) 幽默性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有趣
        海特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教师用幽默性的语言教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要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趣味化。如:每套明信片10张,售价20元,今天卖出45套风光明信片。一共卖了多少钱?我在评讲时,为了引起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说题中有个“特务”哟,这个特务是专门来混淆你们解题的。学生一听,“哇,作业还有特务?”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这就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一位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特务就是题中多出的一个条件,对吗?”我说:“孩子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抓住了特务,我们把它清理出去,好吗?”所以,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除了准确用好数学术语,还得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用幽默、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幽默感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有作用的。
        (四)激励性的语言让课堂富有情感?
        美国学者HG洪吉特指出:“许多教学问题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可得到解决,那是将有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有感情的学习环境,这是无论多么精细的机器都无法代劳的工作。今年因新冠病毒疫情而施行的线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便是最好的证明。教师想要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要善于传情,并且要善于注情,而教师在课堂上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如我在评析一道作业题:“在35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它们都是2、3、5的倍数。”如何用新颖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首先考虑满足2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2、4、6、8;满足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5;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发现同时满足2、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我适时的给予肯定的引导。满足3的倍数个位上是不确定的,因此,要同时满足2、3、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只要个位上的数定了,再考虑满足3的倍数就容易了。学生在一次一次的排除、筛选中确定了正确答案。在这一作业练习中我反复用“满足”一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学生也较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完成这道作业过程中反复被肯定、被认同的情感需求也得到满足。整节课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滋养成长这是多么幸福的课堂呀!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运用,除了用好数学术语,还得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尽量用科学严密、清晰简明、形象幽默等数学规范教学语言助推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韩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