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摘要:专业老化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问题。通过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修正、师资结构的改善是解决专业老化问题的关键抓手。视觉传达专业通过开设新的专业方向,以新方向带动老方向是目前可行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基础专业技能培养夯实基本功,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强化专业实践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内功的修炼。打破封闭办学,积极拓展校外的公司企业资源,校企联动,构建一个开放和整合资源的专业培养机制是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研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互联网+;工作室
引言
通过对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在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当前的有利条件相结合,例如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将重点放在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同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广泛知识结构和较强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视觉传达专业老化,视觉传达专业是开设时间最长的专业之一,从开设到现在已经有约20年的历史。视觉传达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即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识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平面类设计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市场平面设计需求工作减少和激烈竞争的产业环境。许多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平面设计工作培养人才。视觉传达专业没有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专业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老化,二是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老化。教师老化主要表现在教师思维的固化和知识的更新不足。由于很多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接受过传统平面设计工作的知识体系培训,也有很多人工作了10多年,现在已经形成了思维硬化。这导致了自身知识更新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专业前沿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方面缺乏积极的探索和学习。培养方案的制定由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共同协商,培养方案体系跟不上现实需求的发展,整个培养方案老化。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国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限于传统的图形设计领域,还可以多种形式表达。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设计。如今,公众被各种信息和设计所包围,视觉媒体充斥着视觉空间,影响并带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西方国家通常是研究生的项目,本科生的专业通常是平面设计。西方国家的互联网进程起步较早,不论是技术还是理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形式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发表并实施的学制—1903年公布的《癸卯学制》中对技术教育和手工教育做出了具体规定。当时的艺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晚清时期学校开始形成教育布局和层次,这也被认为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拥有学校自主权,但教育思想理念仍表现出非常大的惯性,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融合。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并不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和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多结构的设计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改革的具体实践探索
(一)校企联动:业界专业人士进课堂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平面设计师”延伸出的新岗位“电商设计师”“UI设计师”以更高薪的吸引力对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生提出更新技术的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显然落后于市场需求。在实施推动“学生走出去”的同时,视觉传达也在积极地改变师资结构,争取更多公司的专业设计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学院教师为主的教学体制存在的老化现象必须被打破,并通过引入外界资源和人员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战性。通过公司设计师实践性授课,学生对项目制下的作业流程,软件操作的强化以及应用性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升。未来考虑将邀请更多业界设计师走进课堂。
(二)借助互联网时代特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人人都深感网络普及之快,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积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人才。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大量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前沿信息和趋势指导,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深刻体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加强对人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拥有相应的创造性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职场竞争中为自己创造独特的优势。
(三)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时代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技术手段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学生可以准确把握以往难以实现的设计方法和形式,可以自由地发挥自我创造性,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可以明显展开。如果那个设计的作品缺乏个性的话,被设计的作品也会失去价值。因此,在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时,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和设计,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使所设计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的作品才能没有同质化现象,创造出有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依赖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展示案例、指导实践、问答互动的形式获取知识。在网络背景下,技术工具的发展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社会化互动和专业交流越来越方便、迅速,学生可以迅速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性被打破,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知乎等平台在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络信息可以扩大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笔记、学生答疑、教师标记等信息也可以保存在资源平台上供学生参考。
结束语
我们应在探究互联网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影响的同时,更好地将传统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临着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摸索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改革,可以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与时俱进的创新意义,带领学生客观、全面地意识到网络普及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探寻的新方向,正视设计能力与技术能力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关系,维护视觉传达设计与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锦雄.“互联网+”背景下广告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126-128+140.
[2]张田田.“互联网+”时代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4):33-35.
[3]江佩.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07):27-28.
[4]王斌.也谈美术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的协调发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5):163-164.
[5](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