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吴守珍
[导读] 数学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深层思维。
        吴守珍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362700
        摘要:数学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深层思维。在当前的数学教育中,正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将从在预先设计阶段应用导图、在引入新课阶段应用导图等四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数学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逐渐成为了重点培养内容。而对培养数学表达能力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探究数学教育的新形式,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表达能力,能够运动灵活的思维表述数学问题。以下将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在预先设计阶段应用导图,奠定学生的表达基础
        数学知识基础是学生完成深度学习目标、提升数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不断增强表达能力。因此,在应用导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进行充足的准备,通过预先设计带领学生绘制导图,让学生能够制作出既符合课程要求又契合他们认知能力的导图,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渗透到导图中,以此奠定他们的表达基础,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1]。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捋顺知识结构,在学生的预习时期,教师引导他们将预习成果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利用口头语言叙述自己的绘制思路,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表达能力。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对“有理数”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内容绘制导图,清晰地展现“有理数”的类型、特征、性质,让学生通过绘制导图完成高效的预习,并在课堂初始阶段,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的导图绘制思路,以此完成培养他们表达能力的目标。
        二、在引入新课阶段应用导图,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
        学生的表达意识是他们实施表达行为的基础,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表达的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表达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引入新课的阶段应用导图,让学生在回忆、陈述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以此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表达意识。

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导入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绘制相关旧知识的导图,让学生陈述旧知识的结构关系,并进一步引出数学教学的新内容,使他们能够明确数学概念、公式之间的联系,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网络[2]。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让学生绘制有关于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条件,引导学生口述导图内容,使他们全面回忆起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再让他们将预习内容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概念和判定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书面和口语两种方式再现思维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意识。
        三、在课堂回顾阶段应用导图,发展学生的表达思维
        课堂教学阶段是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数学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在应用导图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发展学生的表达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回顾阶段使用导图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行绘制导图的方式,明确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明确数学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良好时机。例如,在《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建立起网格化的知识脉络,教师在最后阶段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绘制的导图中明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变换方式和判定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不同图形之间的演化方式和性质异同,以此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四、在知识梳理阶段应用导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概念之间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自然科学课程,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脉络联系,就能利用自己的灵活思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单元或章节等为单位,开展阶段性知识梳理教学,让学生在导图的结构发展中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数学体系,以绘制导图的方式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3]。例如,在九年级的复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有关于三角形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了绝无仅有的优势和作用,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导图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完成在数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希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表达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37-38.
[2]陆惠娟.培养表达能力助力数学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表达力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8):35.
[3]万奇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8,(23):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