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杨年妹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杨年妹
[导读] 摘要:水工建筑物如水闸、泵站及水电站工程均设置在水流交汇区,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受水流的反复冲刷以及水生物的侵蚀作用。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水工建筑物如水闸、泵站及水电站工程均设置在水流交汇区,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受水流的反复冲刷以及水生物的侵蚀作用。为保证水工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抗裂、抗渗等耐久性能,从而提高水工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就需要从水工建筑物的原材料、砼配比、砼生产运输浇筑及砼的保护等方面建立规范合理的质量管控程序和措施,以保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质量标准。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水工混凝土凭借着自身的特殊功能在水利工程方面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其特殊性能表现在: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经一定配合比拌制完成的拌合物在其初凝前具有流动性,可塑性较高;水化反应后可以与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抗震、耐久的高强复合结构。由于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需从原材料采购、砼配比、砼生产运输浇筑及砼的保护等方面建立规范合理的质量管控措施。
        1.影响水工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原材料
        当前工程建设市场的材料供应质量良萎不齐。存在部分材料供应商以次充好而谋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如在材料供应单位的选择或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中把关不严,会导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必然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导致混凝土产品质量的下降。
        1.2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无论是采购商品混凝土或自拌混凝土,均需要通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比,即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但确定后的混凝土配比在拌制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水的掺入比例,它受到气温、雨雪及材料场地等外围环境的影响,需在每次拌制前对实际掺入量进行微调,从而满足浇捣和强度的要求。
        1.3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基于混凝土拌制后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时间限制,在混凝土配比确定后,其生产、运输及浇筑过程是水工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整个过程与拌和站的生产能力、运输工具及运输路线的选择以及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拌合及输送设备故障导致混凝土浇筑不连续而产生冷缝、施工人员振捣不充分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4混凝土的养生及保护
        混凝土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是一个强度持续增长的过程,在其强度的增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定完善的养生、保护措施,很容易产生诸如混凝土干缩开裂、未按照设计固化成型及外观缺棱掉角的现象,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尺寸、耐久性及外观质量达不到设计的标准。
        2.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水工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应做好以下措施:
        2.1做好前期策划
        水工建筑物大多位于离城市中心较偏远地区,且主要结构物均使用水工混凝土,工程现场建立混凝土拌合站势在必行,建站首先要考虑站的生产能力与现场最大浇筑强度相匹配;其次站的动力系统应考虑双回路电源或备用电源,确保拌合站在系统突然停电的状况下能够及时的恢复运转,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而不致出现结构冷缝等质量问题。
        2.2原材料质量控制
        提前考察工程所在地区地材供应渠道,通过竞标方式选择信誉好的供货厂家并加强供货环节的检查控制,从材料供应的源头上杜绝由于材料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出现问题。


        2.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调整
        从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三要素进行把控,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优化配比设计,施工时还需根据骨料实测值和天气情况进行微调,选择最优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并在浇筑过程中不断进行试验检验,以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
        2.4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拌制好的混凝土从出料口到入仓完成振捣须满足初凝时间要求,同时在浇筑前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水化放热对混凝土结构存在的影响,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需提前制定浇筑和温控方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1、具备一定浇筑难度的混凝土要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提前进行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均明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控制点;
        2、开仓浇筑前,对混凝土结构的预埋、预留构件进行检查验收,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结构尺寸进行检查校核,以保证其安全稳固、尺寸准确;
        3、检查混凝土生产及运输体系运转情况,禁止设备带病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可靠;
        4、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每层浇筑方量较大,浇筑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是上下层间的浇筑间隔时间需满足初凝时间要求,浇筑过程应时刻关注下层混凝土的可塑性,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下层时层间连接能够振捣密实;
        5、墩墙及厚度低于30公分的薄壁混凝土浇筑前应着重检查模板的支撑体系牢固情况,浇筑仓面低于下料口2米的要设置串桶防止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并减少混凝土入仓时对模板的冲击;
        6、在浇筑过程中采取二次振捣的方式以保证尽可能有效的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气;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搓抹压光,可有效避免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
        8、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非承重模板拆除需满足混凝土强度>2.5Mpa,其表面及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才可以拆除。对承重模板的拆除必须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的规定执行。
        9、夏季混凝土养护以洒水保湿为主,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10、冬季混凝土养护以覆盖保温为主,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采取薄膜覆盖,并在上面苫盖土工膜或草帘等保温材料;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周围环境影响会发生变化,通常我们所测算的初凝时间是在标准温度20℃的情况,而混凝土在极端天气如酷暑和严寒情况时,初凝时间会出现缩短和延长的现象,此时我们亦可以采取添加如缓凝剂和速凝剂等外加剂的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工细作才能善作善成,水工混凝土也不例外,需从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运输浇筑及养生保护等方面建立规范合理的质量管控措施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继荣.水工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36-37.
        [2]张观坤.分析水工建筑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8(09):71-72.
        [3]李小静.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6):92.
        [4]王捷.关于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04.
        [5]徐卓,张佳.试论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