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企业经济运行管控模式探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王建荣
[导读] 摘要:水力发电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其经济运行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发电站的经济效益,也是电力系统供应稳定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有力推动和践行。
        甘肃省疏勒河流城水资源局  甘肃酒泉  735211
        摘要:水力发电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其经济运行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发电站的经济效益,也是电力系统供应稳定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有力推动和践行。因此,水电站要不断加强其运行管理,科学调度水库,加快电力机组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机组运行机制的优化,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水电站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水电站经济运行水平的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水电企业经济运行管控模式。
        关键词:水电企业;经济运行;管控
        1、引言
        结合水电站调节能力、市场环境等特点,集团公司针对性地提出经济运行管控要点。季调节以下水电站应结合中短期来水预报降低发电水耗;年、季调节水电站应结合中长期来水预报,寻求平枯期降水耗、汛前消落、汛中抢发、汛末蓄满的最优水库调度方案;多年调节水电站应结合年度年际来水预报,科学制定年际间调度策略,合理控制水位,杜绝弃水;流域梯级水电站应以流域效益最大化作为统一调度的根本目标,同步开展厂间与厂内经济运行。
        2、经济运行的内涵
        经济运行分为市场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两种类型。市场经济运行是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和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控下,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市场进行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过程。宏观经济运行是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以及国内外经济活动的交错和综合,主要反映经济总体的状况和走势,通常被称为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走势,是宏观调控的依据。企业经济运行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围绕单位总体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KPI等),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要素(包括人员、设备、资金、材料、信息、时间等),有效组织、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
        3、水电企业提升经济运行水平的常规手段
        3.1、控制经营成本
        主要手段如下:一是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通过设置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通过有效管理手段提高劳动效率;二是控制采购成本,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公开的招标竞价,让整个招标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于一般的采购要做到问价比价采购,有效地控制成本;三是加强对可控费用的控制,要尽可能地压缩非生产性的支出,来减少人工费用,通过分流多余的工作人员,以及对于工作中的办公费、招待费和会议费等进行重点地控制。充分地发挥财务部门作用,合理利用财税政策,争取税费减免,合理避税。
        3.2、通过优化运行提高发电量,增加企业收入
        主要措施:一是提高电厂运行可靠性,主要从设备运行维护方面入手,提高设备运维水平,保证机组应发能发;二是优化设备运行方式,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辅助设备消耗;三是优化水库调度运行方式,通过科学准确预报、梯级调度等手段,提高水能利用率,降低发电水耗,提高发电量;四是采用灵活水电调度模式,争取合适的计划电电量,力争不产生或者减少弃水电量,增加发电收入。
        4、水电企业经济运行管控模式
        4.1、科学调度水库,提升水量利用率
        水库是水电站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常年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难题,因此,如何提高水库中水资源的利用率直接决定着水电站经济运行的效果。水库调度效率是水库中水资源利用效果高低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对于径流式电站还是多年调节的水库,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都能够极大提高水库中水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水电站经济运行水平。

水库调度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水电站自身调度管理的因素、防洪因素以及生态环境因素等,而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需要水电站生产中不断使用优化调度,对上游以及相关水电站的信息做到详细掌握和了解,充分利用好水库的水容量。同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以高效率、低能耗为原则,实现水电站经济运行的最大化。
        4.2、加快设备改造,提高电站发电率
        随着我国对于电力发电系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于其技术研发也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从现阶段我国水力发电技术层面分析,作为水电机组中的核心部件的转轮,无论是从其设计还是制造角度来看,较之20世纪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其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原有转轮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能够实现水流流态的根本性改善,同时能够降低机组中气蚀和振动产生的影响,是水电机组中水轮机的效率得到1%~2%左右的提升,降低了发电过程中的耗水率,变相提高了经济效益。
        4.3、优化机组运行,降低发电单耗率
        对机组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电的耗水率,这也是提升水电站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机组运行方式的优化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机组运行水头H的优化,另一个是对效率G头的优化。实践发现,以一座小型水电站来说,水头和效率都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调整和优化才能进入平稳运行状态,尤其在水轮发电机的第一年运行中,水头和效率都处于不规律的波动状态,而为了确保水轮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必须要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加强平均后的水头、效率达到最优状态。但与此同时,由于水头和效率处于波动状态,因此,也是机组优化调整过程中重要的考核因素。这就需要水电站工作人员要对每一台水轮发电机组中的水轮机运行状态有深入的掌握,并对水轮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对比分析,适时调整水轮机的运行状态,提高水轮机的运行效率。
        4.4、优化水库调度
        一是科学动态调整水库调度方式,根据天气预报和来水预测合理安排计划电量,汛期发电以提高发电量为主,供水期以保持高水位运行为主;二是积极开展常遇洪水预报调度,拓展汛期动态水位空间,利用好每一场洪水,重复利用库容、拦蓄洪尾;三是研究上游水库调度运用规律,加大与上游电站沟通联系,了解发电调度计划,充分应用气象部门预报成果,开展水情滚动预报,及时修正;四是加强水调系统维护,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和信息准确,做好每日来水预报准确率统计及趋势分析工作。
        5、结束语
        水电经济运行管控,是指通过挖掘水电站设备、建筑物和水库潜力,合理编制和实施水电站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集团公司在经济运行管控过程中主要担任监督、评价以及技术指导职责,明确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根据来水、市场做好厂内厂间经济运行,提高水能利用率的总体管控目标。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阳.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商论,2021(01):145-146.
        [2]曹阳.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与全面预算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8):129-130.
        [3]陈媛,寇立夯,李永利.水电企业经济运行管控模式探讨与实践[J].水电与新能源,2020,34(01):23-28.
        [4]温朗峰.水电企业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之我见[C]..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下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2018:70-73.
        [5]田雨平.我国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伦理问题的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3.
        [6]郭华.高技术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北方工业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