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迎娣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迎娣
[导读] 摘要:建筑材料从大的方面讲关系我国建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从小的方面讲,则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领导及员工的利益。
        身份证号码:32132219920517xxxx
        摘要:建筑材料从大的方面讲关系我国建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从小的方面讲,则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领导及员工的利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建筑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不当行为。因建筑材料一般单价较高,在项目管控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浪费和违规使用的情况。因此,研究如何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正确的选择施工材料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据调查了解,我国较多建筑企业中对采购环节的工作较为不重视,且部分采购人员都是和该工程的管理层有特殊关系,很多文化素质水平严重不足,未能对采购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相关单位也未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工作,导致其责任感严重不足。在进行采购时,无法严格按照施工单位制定的标准开展作业。同时部分采购人员因将个人利益放到首位,只追求低廉的价格,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较为不重视,并在价格上进行虚报,增加了采购成本支出,从而降低了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1.2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因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材料质量控制的管理意识,并在材料选择以及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掌握材料的库存情况,因此,传统的管理系统方式难以准确高效地对繁杂的材料种类进行分析、汇总,把握材料用量的实时情况。在现阶段对材料的管控过程中,建筑企业未能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并在材料进行进场时,未能对原材料进行及时地抽样检测工作,导致时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为后期工程建设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在进场后的材料储存环节中未能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标记和编排,在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取料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分辨材料的标号等,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影响该建筑工程作业的顺利开展。
        其次,因材料的名称与实际存放位置有差异,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材料使用不准确以及遗忘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对此只能进行二次采购作业,不仅大大增加了采购环节的成本支出,还严重影响了该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给我国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
        1.3对建筑材料管理手段相对较为落后
        施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在材料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对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据当前施工现场的情况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对现场材料管控工作较为不重视,致其施工现场出现材料乱堆放的现象发生,且较为杂乱无章。同时未能根据每种材料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存放,从而导致因环境因素对该材料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后期使用时,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进步,若施工单位还是采取较为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的话,则无法满足当前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影响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导致出现较多安全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2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对策
        2.1做好施工应用材料的市场调查工作,优化供应商的选择步骤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壮大,数量越来越多,工程建设中应用了种类繁多的施工材料,不同材料对应的价格、质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施工材料的供应商也存在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上的差异,整体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因此要优化材料管理措施,先要从深入掌握建筑工程材料市场情况,做好相应调查工作为基础,确保管理人员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材料应用找到最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在进行材料供应调查时,管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施工材料的性价比情况,具备一定的材料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和采购工作经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调研,便于后续的选择和使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注重材料质量与性能,准确判断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施工材料是否与工程施工应用材料质量相符,材料供应商是否具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及其他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只有掌握大量真实的资料,才能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对比市场调研价格,最优化地选择供应商与材料,保障工程施工的最低造价成本和工程质量。
        2.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体系也是优化材料管理的重要步骤,管理人员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从施工材料采购环节、存储环节、应用环节、验收环节等,不断优化施工材料管理体系,根据制定的制度进一步控制好材料管理的各个细节工作,及时将材料管理中的隐患消除。在完善的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中,还要明确材料的采购计划,按需求采购,严格把控市场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做好进场检验工作,利用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体系指导后续材料管理的全过程工作。
        2.3优化建筑施工材料的进场管理工作
        首先,在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的组织计划、合同细则、设计资料等完善原有的材料计划,确保材料计划中覆盖管理材料的所有环节及内容,尤其是注重材料损耗补充量、采购量、存储量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到最大限度地削减材料浪费和材料耗损。此外,针对一些存在价格波动或加大涨幅的材料,要根据规范制度进行储存。其次,制订施工材料计划时要确保材料质量,缩减支出成本,紧密联系材料计划中规程、性能、型号的要求,在监管部门和业主的审批下符合要求的,方能投入使用。再次,材料入场后还需对其质量、强度、批号、编号、型号、规格等进行审查与验收,确保所有要求相符,针对存在差异的材料要及时交由相关单位跟进更换。最后,检查材料产品合格书或质量检测书,确保其与质量标准相符,记录材料采购来源、价格、数量等信息,把控最后一道关,通过后方能投入使用。
        2.4根据时代发展,创新施工材料的管理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运用,若想提高建筑行业材料的管理水平,其企业也需及时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在每个施工材料管理的美观环节中,给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施工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为计算机设备提供有效的信息,为后期管理计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当将该知识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进行适当的培训作业,根据工作人员对该技术掌握程度的高低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完全掌握该技能,并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正确的材料选择作业,以此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效率及其质量。当下建筑材料愈加环保化、多样化,因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创新管理方法,可促进管理效率、质量的提升,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够使得材料信息朝着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的方向进步,进而达到更加高质量的材料管理工作,对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进步有着建设性帮助。
        3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及时优化材料管理全过程,优化管理各环节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势在必行。总之,材料管理是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只有重视材料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真正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冲.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居舍,2019,11(5):129-130.
        [2]贾雷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居舍,2017,2(26):99.
        [3]张立新,郭峰,马举.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47):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