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浅析 杨领军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杨领军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建筑形式,得到了广泛重视,具有非常高的环保价值。
        身份证号码:13098419810809xxxx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建筑形式,得到了广泛重视,具有非常高的环保价值。同时,该新型建筑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部门的操作水平,但结合现状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基于此,本文以施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不同构件,在工厂进行构件的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拼装,完成建筑施工。和传统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捷、无污染、成本低等优势,但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管理影响因素较多,难以有效控制,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益,需加强管理。
        1装配式建筑概述
        传统工程建设都是采用混凝土现浇形式,而装配式建筑打破了这种旧模式,通过工业生产模式开展工程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车间统一制造PC构件和半成品,将构件和半成品统一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成一个整体框架。理论上PC构件生产规格相同,施工更加简便,在户型重复率较高的工程(经济房、保障房等)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该项技术优势。可见,装配式建筑中PC构件是核心,并且由车间统一生产制造,可以降低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建筑模式。其优势表现如下:(1)效率高。车间流水线形式生产PC构件,在施工现场构建建筑框架,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2)精度高。PC构件按照设计方案在生产车间统一制造,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加工尺寸、设定孔洞和预埋件,可以保证生产精度。(3)质量高。车间生产贯彻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的PC构件不会受到风吹雨打,PC构件上几乎不会产生裂缝(现浇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保证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设计因素
        装配式建筑设计为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设计人员未在前期考虑建筑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拼接等要点,使设计方案较为模糊,加大了工程管理难度,难以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项要素,引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或进度问题。
        2.2现场管理方面
        装配式建筑材料质量主要是由供应商掌控,但施工管理依然是由建设方控制。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比较短,为了确保工程可以在合同要求范围内完成施工,管理人员非常注重装配效率,忽视了质量管控工作,错误认为PC构件生产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唯一因素,忽视装配工艺技术。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认知不足,采用现浇建筑的工程管理办法,注重理论性管理,缺乏实践,无法提供现场指导,导致施工现场资源调配不合理,错装、漏装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2.3安装质量问题
        通过大量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可知,在钢筋安装时,项目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极有可能导致钢筋发生严重变形或者被折断,导致钢筋安装不合理。例如,在预制墙板作业时,竖向钢筋是基础必备材料,在对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对于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在这一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做得不充分,则会导致浇墙模板安装不规范,甚至导致模板出现严重的位置偏移,引发诸多安装质量问题。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施工方案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应组织专业性强的装配式工程设计团队,设计团队中包括建筑设计人员、结构设计人员、安装设计人员、设备设计人员。在提出设计施工方案时团队即可介入,让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借助模块化组合设计方法,将各项方案整合为一个完整方案。施工管理应由多个参建单位参加,定期组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
        3.2创新管理理念
        为保障各个工序与单位的协调配合,案例工程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工程工期、安装时间等因素,以倒排方式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并结合工程施工要求,事前设定加工周期长的设备的技术参数,如电梯、锅炉、舞台机械等,提高生产加工因素管控效果,保障设备、材料按期进场,实现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工厂构件生产与现场构件拼装的同步进行,强化进度管理成效,使案例工程按期完工。
        3.3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在将项目管理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相关教育培训制度等,保证制度的有效性,保证安全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全程,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生产水平。(1)在正式施工前,施工部门需要对全体工作人员组织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意识教育、施工安全知识教育等,使施工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施工意识。进而有效强化其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素质,为施工安全夯实基础。(2)施工部门应强化安全纪律教育,制定全面的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条例,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条例。(3)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各个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4)在施工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相关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3.4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管理直接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任何施工问题都与人为因素有一定关联。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责任意识,认识自身的岗位责任,除了管理好构件,还要加强人的管理。结合不同类型预制构件,分开摆放和储存,严格控制堆放高度和仓库环境,由专人负责看管构件,避免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构件造成破坏。对施工人员展开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了各类构件的安装要点,科学安排人员、构件、设备的进出场时间,保证施工现场足够干净整洁。构件装配中,应全面加强现场质量管控,做好各项工艺的技术指导工作,保证构件装配精度。在质量防控中,对于施工重点、难点应旁站监督,定期、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避免影响后续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现浇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具有效率高、资源投入少、精度高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规范标准还不够完善,施工管理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因此,针对施工管理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细节掌控,同时注重提升施工质量、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肖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44-45.
        [2]李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7):282-283.
        [3]张玉林,董知恩,赵鑫鑫,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及难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84.
        [4]刘磊.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