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陈晓鹏
[导读] 摘要:公路路线选线过程中通常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影响了路线设计的灵活性,加大了公路设计的难度。
        晋中晋路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公路路线选线过程中通常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影响了路线设计的灵活性,加大了公路设计的难度。尤其是部分山区地区,其复杂的气候、地形、地质等问题,进一步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山区通常地形陡峭,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公路路线选线过程中通常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影响了路线设计的灵活性,加大了公路设计的难度。因此对这类公路设计时,首先要充分掌握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质等关键要素,然后才能合理地进行公路选线设计。本文就其设计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线;路线设计;公路设计
        1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作用
        1.1提高公路的整体安全性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合理的路线设计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后期公路投入使用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山前大道鹿泉区龙泉西路至衡井线道路工程为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本路的服务功能,依据《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对本路进行相关安全设施的设计。
        1.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对地区环境植被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的双重作用。山前大道鹿泉区龙泉西路至衡井线道路工程合理选定路线方案,尽量避开高产良田;在满足行、滞洪区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采取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地恢复、改造,减少耕地损失。
        2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形适应性不足
        在对公路路线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强调立足实践,与当地地质协调一致,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在减少公路造价的同时减少外界环境对公路的影响,避免后期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坡和裂缝等一系列问题。
        2.2环境协调度有限
        公路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和当地的水土资源、矿产资源存在一定的冲突。这时就需要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能仅考虑公路本身,要从宏观层面,围绕周边环境,结合公路使用情况,做好环境绿化综合设计。
        2.3最佳方案取舍不当
        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会涉及诸多的设计方案。因此在对最佳设计方案选择时,需要结合整体情况,在整体达到最佳的前提下,做好方案的选择。同时,在工程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方案进行些许变动,从而保障整体工程效益。
        2.4线形搭配不合理
        公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要结合地形和综合情况进行设计,如果在整体平面路线中存在的缓和曲线比例太低,区域变化太大,就会造成汽车行驶连贯性不强。同时在整个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周边居民区的情况,在带动周边经济的前提下,围绕环境展开设计。在不影响车辆行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公路经济带动作用。
        2.5视距问题不符要求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线形设计,就可能导致驾驶员在上坡时看不到道路变化,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下坡路段如果存在过高弧度设计,就会导致车辆看不到来往车辆;在公路转弯处存在建筑物或者树木等遮挡物,就会导致驾驶员无法观测到驾驶路况,影响交通安全。


        3提高公路路线设计水平的措施
        3.1公路平、纵面设计
        部分地区地形非常复杂,因此在安排路线时会遇到很多限制,使用传统方法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会影响效果,无法适应环境。因此,在安排山路的路径时,应根据地形进行路线选择。避免使用大的填充和挖掘方法,线位置的组成与地形匹配创建平面,线性指标均衡。路线选择与常规地区不同,因此必须在大型地形图上浏览各种路线,以确定此计划是否可行,避免有多雾或雪的地区。考虑更深地形,可以选择一条包含更多有用选项的路线,然后在“推荐路线选项”部分中对其进行优化,保证该路线的所有方面获得最佳效果[1]。设计部分地区道路的纵向截面时,确保有一个较长的纵向坡度,最好实现水平和垂直平衡,并根据规格使用此技术。同样,前线的纵向坡度应接近平均坡度。为了获得高度,十字准线不应设置反向纵向坡度,纵向坡度之间的间隙也不能过紧,也不应减少纵向坡度。展开整个路径。与持续增长的纵向路段的路段相比,必须加强交通安全设施以确保驾驶安全。与桥梁和隧道等道路区域的控制项目相比,长壁建筑的位置和设施形状必须通过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选择方便的建筑方案和低廉的工程成本。部分地区道路上的路基通常使用半填土和半挖掘,但部分地区道路主要是开挖,填土是次要功能。为了避免在高填充和深挖的情况下多地避开路段,填充分界线主要允许天然垃圾填埋场和斜坡作为主要部分,可以使用一些填充物来建造挡土墙。
        3.2公路路基与排水设计
        公路的路基建设时,所有工序按顺序进行,路基设计是其中重要的工序之一。设计路基时,最重要的是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路基排水是强化路基的重要步骤,通过路基排水可以控制路基的水分含量,并使其保持在部分地区道路的规范数据范围。山间小道较为复杂,因此在设计侧沟时,应根据现场的地形进行布局,布置一些排水沟,并远距离创建排水沟,以免阻碍水流。在侧沟和山脉之间不要留太多空间,避免酸泄漏、避免路基泄漏,以免导致沉降问题[2]。在建造排水沟时,必须坚定主张以人为本的选择,通常选择在原始沟渠和原始山谷,排水口的入口不能与耕地结合,对耕地造成侵蚀,影响耕地播种。
        3.3特殊地段线路设计
        在线性设计公路时,需要注意公路线性和地质条件之间的平衡。例如滑坡,泥石流,软土地基,沼泽和其他特殊的公路项目,可以结合公路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公路线性设计的综合概况进行线路设计。为了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保持平面线性,应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标准的工程防护措施,并确保公路的排水应有路基。为了保证公路设计的质量水平,应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在设计路径时,除了注意水土资源的保护和节约,还应减少对道路的选择,以避免对生物资源造成损害,影响公路的设计[3]。例如,在公路的线性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线性设计,避开地下水源进行路桥和桥面板溢漏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降低对水资源的影响,保证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收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4不断吸收、学习国内外新的设计理念
        传统理念强调“多挖、少填、土石最省、填挖平衡、降低造价”,导致生态失衡,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现阶段,应当学习经验,保护自然,树立“绿色交通”的概念,将公路设计的概念从“选线地质”转变为“地质选线”,从被动地质转变到主动适应自然的转变。重视公路与环境的适应性,建设可持续的生态道路的同时,强调区域和时期特征[4]。近年,我国公路勘测设计业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在这些新概念和新方法的指导下,需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线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行车安全和维护运行,公路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和工程难题。在设计公路时,应避免对地形、自然山脉的影响,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避免地质疾病,降低运维成本。公路设计师应当不断学习和创新,完善公路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琼.新时期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点探讨[J].人民交通,2019(04):74-75.
        [2]王贺尼,李苏凌.三、四级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02):266-267.
        [3]张小龙.探析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及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8(08):144+194.
        [4]赵鑫.探析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及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