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铸昌 李昀翰
山东省日照市生态环境局 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是环保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当前基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通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探索创新执法理念等措施来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
引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
1 基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企业覆盖监管不匹配
新时代对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有关制度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相关企业全覆盖监管暂未形成。一方面,对企业环批审批存在盲区,环评法规定,任何规模企业都应进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然而部分小规模企业,存在环批审批工作严重缺失现象,未经审批和验收,仍然在开展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不到位,无法对相关企业形成全覆盖监管。另一方面,对受处理企业后续监管存在缺失。根据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相关企业完成相应审批程序之后,才能展开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然而部分被处理企业在其后续生产中,仍然我行我素,整改不到位,继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现象的存在,需要相关环境执法队伍及时组织执法后督查,开展“回头看”[1]。
1.2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与一线现场执法人员配置不均衡
行政执法人员积极高效开展工作是基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为此需要针对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充足的人员配置。从基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看,基层科室单位划分较多,如大气科、水管科、固土科、法规科和执法大队等,一线现场执法人员数量偏少;从综合行政执法的工作内容上来看,日常检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和处罚决定的出具等工作均涵盖于执法队伍的工作范畴之内,导致基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队伍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执法效率;从综合行政执法的专业素养上来看,在新形势之下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对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执法人员能够在数量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下开展科学精准的执法,对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3企业公众环保意识与基层环保理念理念不契合
相关企业和群众环保意识薄弱也对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是个别企业缺乏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意识,在项目工程建设上,往往忽视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方面投入较少。二是个别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存在逃避检查监督的侥幸心理,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偷排偷放,在生产过程存在极高的环境污染风险。在偏僻位置的企业之中,也存在闲置环保设施和刻意规避执法人员的检查监督等现象,这种现象也对实际的环境综合执法带来了困难。三是目前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仍然较为淡薄,甚至部分群众对环境污染的形式和后果完全不了解,导致农村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2],部分群众对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2 基层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措施
2.1以人才建设为基础,强化执法队伍优化提升
要促进新时代下基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相关单位需要重视对基层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优化人员配置,相关单位可以首先针对当前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所需要进行执法和监管的区域范围、当前区域内的企业数量等形成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执法队伍编制的合理规划,在这种方式之下,能够比较充分地保障执法人员的数量能够满足当前的执法需求,降低基层执法人员工作开展的难度,提升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其次,优化专业构成,环境执法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相关人员在具体能力方面存在缺失,将不利于环境执法工作开展,因此在实施人员的考录和选聘的阶段,相关单位需要在以往的考录机制之上,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在根本上对执法队伍的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适当地调整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保证执法队伍能够与目前的执法需求形成匹配。此外,在日常的执法工作之中,相关单位要积极开展执法队伍内部经验交流,并采用以老带新等措施来促进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3]。
2.2以科技运用为驱动,广泛运用科技信息平台
大力加强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实现高效执法。以县域智慧环保平台的建设为例,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相关执法单位能够对区域内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等一系列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监控。同时,能够在这一平台之下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提升执法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在进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开展APP、网上办事大厅等平台的开发,从而引导群众和企业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中来。
2.3以思路创新为根本,积极探索创新执法理念
在传统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往往是采用简单生硬的方式来达到执法目的,这种方式在新形势之下已经难以取得显著的执法效果,因此相关单位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柔性执法手段的探索,通过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方式来达到执法目的。以当前基层环境执法现状为例,个别企业存在一些相对较为轻微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对环境造成轻微影响,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之下,采取合法合理、宽严相济的执法措施,在这种方式之下,一方面能够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拉近执法单位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引导相关主体在生产经营工作之中主动守法。此外,基层执法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柔性执法的理念之下,强化对企业环保工作的帮扶,如通过针对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和系统性的环保检查,从而对企业当前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明确和告知。在此基础上,协助企业完成环保工作思路的梳理,最终促进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绿色生产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在环保执法工作之中,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也需要充分的展开,相关单位可以重点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来实现环保宣传,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切实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素质,强化科技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理念,积极推动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胡锦璐.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行政执法与监督职责的理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2]李霞.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4).
[3]李干杰.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J]. 环境保护,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