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蔡俊华
[导读] 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下,核心素养渐渐成为了各科教学关注的重点。
        蔡俊华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下,核心素养渐渐成为了各科教学关注的重点。古诗文和核心素养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但如何通过古诗文教学促进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语言、审美及文化培养就成为了当前亟需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当中包含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成果,通过合理教学可以达到强化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古诗文的语言魅力,充分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进而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缺乏兴趣
        与一般文章有所不同,古诗文本身文本短小、精炼,但却可以在简单的文字描述下展现出一个宏大的场景,表达丰富的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水平,更要有相应的人生经历,但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非常困难。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背诵,由此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不注重情感体验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默写和背诵,忽视了诗词意境指导,感受诗词情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二次创作空间。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
        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过于生搬硬套,没有留出过多创造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难以进行主动学习,限制了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在古诗文吟诵中感受语言魅力
        在感受古诗文内涵的过程中,吟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方式,它可以使原本枯燥静态的内容活跃起来;另外,吟诵也是古人创作的重要方式,和古诗文之间相辅相成。如果可以在教学中将吟诵应用进来,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诗词内涵及思想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陶冶情操[1]。吟诵的关键是在不破坏古诗文词意和字意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诗歌节奏,比如在《次北固山下》中,由于这是五言律诗,所以其节奏型为2/3式,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有对古诗文节奏进行合理划分,才可以在吟诵的时候深切感悟韵律、音调等方面包含的情感色彩,进而在抑扬顿挫之中感受语言魅力。


        (二)在古诗文想象中强化思维品质
        古诗文流传较久,其中的情境、意象、人物、思想都和当代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太贴切,必须通过丰富的想象去感悟和理解,促进思维发展。为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听觉和视觉带来双重刺激,引导其深入感知和想象。比如在《使至塞上》中,就可以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画展现给学生,从其最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引导其分析这一句中每个字的用法,从而体会塞外雄奇壮阔的画面,体会诗词反映出来的意境美,实现古诗文词汇和语言系统的充分结合,强化学生的想象、抽象和创造思维。
        (三)在古诗文鉴赏中提升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古诗文都是经过众多教育学者和专家选出的最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品读和掌握的,且每首诗词都将情感、形象和艺术集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适合的材料[2]。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应重点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通过细腻品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实现情操陶冶,讲话心灵。比如《春望》作为一首表达爱情情感的古诗,通过以景抒情的方式,即通过长安城在满怀希望的春日却破败不堪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和忧国忧民的情感。首联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了长安城沦陷和国家衰亡的景象;颔联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通过描写看到的场景,想起当前国家衰亡的情景;颈联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主要描写了战事的长久和激烈,使得和家人断了联系,虽然期盼联系,但战时的一封家书却足抵万金。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表现了诗人因为忧国忧民而急速衰老,同时感叹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无能为力。这首诗,不但包含了极为浓烈的爱国情感,还有极强的思念之情。在实际剖析中,不但要注重诗词大意,还应根据诗人的生平和背景就行综合考虑,进而对诗词进行详细体味,从中得到更多审美体验。
        三、在古诗文浸染中传承文化内涵
        古诗文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文化形态极为丰富。其中主要展现了古代的节日、习俗、情怀及文明,是促进学生传承文化的关键素材。比如《饮酒˙其五》中就把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描写了出来,所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对重阳节的习俗进行拓展,让学生知道重阳节还能够插茱萸、登高等,再把相关的《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引入学习,使学生对这一节日加深印象,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在《秋词》学习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在遭受重创的时候为什么可以把秋日描写得优于春日,流露出打不败的斗志。即这与作者本人的乐观豪迈性格有很大关系。通过学习,能够是学生也从中学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保持“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态度和心境,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断向前努力,在充盈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结束语
        初中古诗文中的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魅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合理开发,使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可以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赏析和想象之中体会古诗文学习的乐趣,了解其中的情感,最终达到强化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强. 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53):20.
[2] 喻腊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