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郑凤丹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郑凤丹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五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具备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还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为他们以后在初高中的语文阅读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凸显学科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素养、情感态度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继承,更多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完成文本内容而教。本文立足当前语文教育之弊,研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意在使每位教师都关注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教”“学”分离的情况。虽然教师也要求学生多进行阅读,然而却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朗读上,不能给予学生科学及时的引导。显然这仅仅关注自己讲解了多少知识点,而没有对学生掌握多少予以高度重视,更加未全面考虑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不知道怎样读书,一些教师也未在这方面予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学生不知道从哪开始,而对于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来说,因为教师的不重视也无法把阅读很好地进行下去。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质上就是师生、生生的对话,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营造出满足课程需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发现文本的意义。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应当营造出一个情景对话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表演,这样做学生不单单掌握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而且还能从表演中深刻感受到小壁虎的心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熟知所有动物尾巴的用途。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还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开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将目光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教师不应设计太难的问题,不然很容易打击到孩子们阅读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下去还会致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例如,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一句一句的读,在理解每句意思后尝试一段一段的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开展形成性的评价,鼓励学生乐读、会读。紧接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可以准确进行断句,最后再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及时进行评价与表扬,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三)以群文阅读教学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近两年来,随着单元主题的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高年段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这是因为群文阅读可以将教材编写的主题予以展现出来,相关单元的关联性也会更为紧密,这样可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拓展。另外通过群文阅读还可使得学生的人文底蕴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会主动展开阅读,这样就能够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就是以鲜明主题特点进行选文与编写。以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为例,其单元主题为“人物描写”,其选文《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等,都非常细致的人物的形象、动作和心理过程,因此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人物描写的方式,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类型文章来让学会掌握更为全面的人物描写方式。整个单元的知识也就连为一体,达到群文阅读的目标,推动了文化基础的夯实。
        (四)以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语文学科具有十分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即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予以有效地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相关场景引入到课堂,可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能力,进而使得核心素养真正形成起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搭设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比方说,在引导学生围绕“我爱读书”展开综合性学习之时,让每个学习小组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如寻找读书名言、寻找读书达人、笔记展评等。继而围绕具体的资料完成活动设计工作,做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语文学科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学习的意愿就会得到强化,此时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尤其是核心素养会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之中。
        三、结语
        综合上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因此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准备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实践,核心素养在其中也是缓慢地渗透,教师要及时根据政策与学生的成长改进教学策略,符合当下学生的总体情况,对核心素养更加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体会情感,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胤鑫.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38.
[2]肖梦华.文本细读,浅教深悟: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1):75-77+97.
[3]陈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