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赵佳富
[导读] 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部分。
        赵佳富
        威宁县盐仓镇施家营小学  贵州省毕节市 553114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深挖语文课堂教材中所渗透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远大理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深深地熔铸在每个中华儿女的灵魂和骨血之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也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科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新的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小学语文紧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挖小学教材,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最有效“武器”。为了顺应时代对年青一代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中也引入了大量的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明确语文教学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直截了当的显性内涵,更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课文背后隐藏的新时代爱国主义。
        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一课时,通过开展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课文里梁启超描述的少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有报效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意识等显性内容,更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那段中国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从而认识到其背后所隐藏的青少年要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的隐藏内涵。教师可以在授课期间可以通过展示关于近现代历史的视频等,向学生讲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和仁人志士的救国史,引导广大学生简单了解中国梦的由来和身上肩负的家国重任。通过授课,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爱国意识。
        像此类具有时代内涵的经典之作,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教材,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考虑,从多个角度分析,深挖语文教材中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融于日常教学之中。这类教学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教授不能局限于语文的科目,要结合历史知识、政治背景等深入浅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提高教学质量,将爱国理论融于教学实践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学不能空谈理论,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贯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和行为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日常教师授课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对教材中所渗透出来的新时代爱国主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和分析,正确的引导小学生认识和践行爱国主义。
        例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自主理解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的场景以及描写的意义等,体会一下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点出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是我国取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物质丰足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努力学习,不可奢侈忘本。


        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正确的爱国主义理论,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安排有趣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而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理解的效果。
        三、教学与时俱进,向课外拓展爱国主义
        语文教育虽然是一门古老的教育学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始终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教学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老旧古板的课堂教学,而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积极吸收新思想、新时代、新知识,在帮助学生学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拓展更广泛的课外知识。
        例如:在我们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们就可以尝试采用教学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看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抗争,顽强不屈,壮烈无畏牺牲的伟大革命英雄事迹。而在课后,便可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等红色书籍,将课内学习到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更多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其实除了横向拓展外,还可以竖向比对。将中印边境冲突中戍边战士的牺牲作为狼牙山五壮士保家卫国的精神的课外拓展。让学生铭记历史,了解时事,真正做到把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我国跨入新时代,对教育中爱国主义也做了新的界定。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号召下,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自然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纯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具备帮助学生延伸拓展知识的技能,培养出知识储备全面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人才。
        四、注重课外活动,助学生高效巩固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加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有效学习方式。适当的课外活动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效率。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大都是早已总结好的理论知识,学生到底从老师那里领会了多少?学生究竟有无真正理解爱国主义内涵?学生究竟有无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能力?这些很难通过老师的主动教学去梳理清楚。而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老师的主动教学转换为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探索,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真正意蕴,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结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后,如果具备条件,教师就可以选择组织学生到圆明园参观。让学生在圆明园的游览中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时代诺言。如果不具备条件,则可以通过组织关于圆明园的故事会等活动同样可以达到动员学生自主探索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紧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要做到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知识,把对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从“量”的堆砌转移到“质”的提高上。热爱祖国是每个人应有的优良品质,培养小学生树立新时代爱国主义意识和思想,紧抓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努力成长,为其成长为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维,郝林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导刊,2020(08):55-62.
?[2]姜纪垒.国家统编教材的理论基础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3):28-33.
?[3]徐洁,李雨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爱国主义教育的呈现与优化路径[J].语文建设,2020(02):50-53+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