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张雪
[导读]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增强思维条理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方式。
        张雪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增强思维条理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方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得作文结构更具层次性和逻辑性,提高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路径
引言
        思维导图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发掘潜力,提高创造力并逐步改善写作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它们,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写作活动。
1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四个不同的特点,思维导图具有放射性,思维导图就像是大脑神经元组织的分布图,从一个关键点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散展开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脉络图,所以具有放射性的特点。思维导图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人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不一样,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画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极具个性化色彩。由于个体的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意识也不同,思维导图就会以不同的图形色彩文字符号展现出来,用颜色不一样的图形文字符号线条根据不同位置走向意图进行自由组合,所以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个性不统一的特点。思维导图还具有形象化的特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运用各种不同的图片文字颜色线条把复杂的思维简单形象地表现出来,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来帮助我们记忆,所以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化的特点[1]。
2思想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2.1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
        小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考能力,但逻辑思考能力差,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具有抽象性、概念性。而思想导图则利用图形、符号、文字等符号进行连接,通过构图的形式表现复杂,而结构的形式则表现出复杂。抽象的知识,这样就使课堂学习的具体内容被学生视为完全可视的,从而明显利于提高初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的理性化和理解,培养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2.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已基本具备语文相应的逻辑思考能力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预习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注重引导中小学生在语文预习各个环节中思考开展团队合作,并着手制作思维导图。同时,在面对大量的繁杂信息,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来完成思考导图的绘制工作。在这一被思想和合作所牵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摸索,从而提高自主的探索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思考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更加发散,而发散和拓展实质上的实质是联想和想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运用思想导图,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思想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地开展[2]。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3.1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和核心词来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完成发散思维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小学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和内容都是比较单一的,长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语文能力较差,加上语文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很枯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语文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对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会造成严重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其思维和逻辑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变为一个核心,学生在看到这些核心时就能进行延伸,进而逐渐掌握所有学习过的语文知识。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唤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3]。
        3.2运用思维导图选择作文素材
        在写作教学当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对作文素材把握不当的问题,造成作文的主题不明确。在不同类型文体的写作中,素材的积累是一项关键内容,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选取作文素材,保证作文素材与作文主题紧密结合。在教师确定好写作主题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主题发散出不同的分支,选取其中恰当的内容。比如在以“写作一篇导游词介绍世界遗产”为主题的习作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世界遗产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世界遗产;同时绘制思维导图,以“世界遗产”为关键词,将学生所列举的具体内容作为二级关键词,通过对素材的有效分类与整合,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4]。
        3.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不难找到,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会有一些畏惧感。通过和学生交流,我了道到产生畏难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话说,在缺少想象的情况下,学生写作的思维不能有效地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思考导图的帮助下,有效的训练他们的思维和想像能力。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反复读取某一主题文章,并根据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然后安排团队合作交流,分析作者写作的思路,并补充自己绘制的思想导图。在思想导图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联想和拓展所整理的各个关键词,形成辐射式的思维模式,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5]。
        3.4运用思维导图完善作文结构
        小学作文一般分为开头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在开始写作之前,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各个部分分别要写哪些内容进行梳理,厘清重点内容和段落结构等,从而使作文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比如在一节习作课程中,写作主题是依据一定的顺序描写某种自然景色,在教学时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思考具体可以从哪些顺序展开描写,包括纵向的时间顺序与横向的地点顺序等。有两名学生描写了同一座山上的景色,其中一名学生以这座山为核心,从不同季节的角度进行发散,描写了山上不同季节的景色;另一名学生采用了总结归纳的思路,描写了山上不同位置的景色,最终组成了一个整体,使得作文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小学生与抽象事物相比,学生在理解和记住具象化事物上要好得多,这是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决定。与传统写作教学技术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具有视觉直观,强烈的思维差异以及师生之间的热情互动,它具有很大的优势。孩子们只需简单地制定习作的要求,为自己布局好写作框架,然后再开始写作。这将增加撰写的内容,不会陷入局部或话题性。看着孩子们新颖而理性的习作,必须承认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晓楠.思考导图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书教学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2]邵胜男.利用思想导图对小学作文进行优化的实际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
[3]牟晓燕.学生在思维中透明的点点思考-以小学语文学习课堂思想导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
[4]郭建文.对中小学学生语文潜能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J]中国外国语教育,2013(29)
5]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小学阅读教育作文运用科学思想阅读导图对我国小学教育作文素材进行阅读优化的实践应用[J].2012(3)
[6]刘晓萍.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