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沁
西昌市第一中学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高中生由于直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其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更多的知识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改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既有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有情感态度的培养需求,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从知识讲解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从情感态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加强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策略的提出,以期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关教学策略;
引言:
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中,情感是其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而学校的教育实践除了要对于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培养之外,也要从情感态度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求,而学科核心素养也指出了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高中语文学科在其教学实践背景下有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也有着对于学生个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组织,也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忽视情感教育的教学误区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改革措施来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情感教育的实践,在认识情感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挖掘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的组织主要是在课堂实践背景下通过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来实施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格培养。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背景下,高中又面临着时间紧实践、任务重的学习压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面向高中生实施情感教育时首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挖掘与分析探究其中情感因素的同时也通过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来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高中所选取的文本既有着教育价值,也有着情感价值,而作者在其文章写作中注入的思想情感也能引导高中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学习。因此在对高中语文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从文本本身出发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分析与讲解,同时也要从文本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作者生平等出发,通过背景知识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层次思考。
教师要把握好文本本身的情感价值因素,同时也要主动探究便于学生理解的课堂引入方法。高中情感教育的组织与简单的情感渗透不同,教师既要使学生意识到文章中的情感价值,同时也要通过情感的反思,自我的教育来实现自我情感态度的形成,既激励个体不断奋进,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全品格的培养。情感教在课堂讲解环节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来使学生从自我的主观角度出发,对于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进行把握,以“沁园春”为例,毛泽东在诗文创作时的写作背景与正值青春年华的写作时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表现出的踌躇满志与意气风发,而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既可以使学生在文本分析中通过文本中的诗句来进行自我激励,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自我的反思文章中的感情,深层次把握中更好的认知自我。
除了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情感教育渗透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高中生相对较为成熟的思维发展程度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意识,而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文学作品及现实社会的复杂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整体之外也要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文学作品,使其在独立阅读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既突破教材知识的局限,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更加全面立体的感受人生百态。
二、转变教学方法
高中生所面临的较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影响了教师课堂组织方式。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背景下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与技巧的学习上,而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其情感的发挥,也难以使学生在课堂完成自我反思与自我塑造。高中语文课堂人文情感的缺乏也影响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强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以学生为根本探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提升情感教育组织的有效性。
面对高中生有着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教学现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作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更加重视语言的艺术,在对于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语言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内心感知以及情感体验。而整个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从课前铺垫、课程讲解、课后总结等不同的部分出发,通过不同的风格设计以及课堂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文章的情感进行更好的把握。
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在课前的引导环节,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通过清华大学与池塘之间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通过欲扬先抑的语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课堂的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使学生主动对于文章内容进行猜测与思考,在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对于文章的持续好奇心。而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美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优化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对于学生所采取的评价通常以学习成绩为核心,但在情感教育这种无法直接量化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对于学生采取教学评价的方式也要相应的进行改变。通过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以合理的激励、唤醒、鼓舞手段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下,语文知识与应试能力的简单化评价方法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情感教育价值的发挥。而为了确保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教师在对于学生开展评价时要主动的通过情感态度的手段与合理的正向激励来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其学习成就感的获得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发挥情感教育的正向价值。
高中语文所学的教学内容有着多样性的体裁,而对于故事情节较为明显的教材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展示、课堂表演等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课堂的学习体验,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展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态度。而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最终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学习方法,在分析学生学习参与情况的基础上,以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来更好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开展情感教育的天然优势,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融入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影响着情感教育的组织效果。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情感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既要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情感因素,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以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改进课堂的情感教育组织质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惠慧.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7-8.
[2]赵明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3(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