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班幼儿数活动情景化途径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潘丹
[导读] 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潘丹
        浦江县机关幼儿园   浙江省  金华市  322200
        【摘要】本文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积极感知、尝试、摆弄,积累感性经验,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关键词】创设   小班幼儿  数活动情景化 实践
        一、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情景
        对幼儿而言,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人到数学学习之中。
   (一)创设生活环境中的数学
        完全陌生、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中各个活动场所,丰富、变化环境中的数学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积极感知、尝试、摆弄,积累感性经验,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
        如:在幼儿衣物柜上贴上相同或不同性别的照片,在图书架上贴上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标记,将“分类、排序”学习自然渗透;又如幼儿园盥洗室排队洗手等候的男女标记和圆点标记、活动区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都是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
        (二)利用生活情景中的数学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间的本质联系,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活动中也到处有数学:如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类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高矮;捡树叶时,专捡某一种树叶或将捡到的不同树叶分开放置;剥豆活动,引导幼儿将豆和豆荚分开放;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盘里有许多的点心,我拿了一块点心”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或是让幼儿学习点数物品,不仅理解数的真实意义,也理解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幼儿上下楼梯时,可以引导幼儿数楼梯的阶数,这就直观地把数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关注生活体验中的数学
        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纲要》中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幼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幼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幼儿所遇到的各种与数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幼儿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还要在日常生活情景中为幼儿建构数概念提供机会,当机会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下,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情景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一)巧设数游戏情景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
融于各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
识和经验,其实质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只要善于观察,挖掘其中的教育时机,及时通过投放材料和有效指导,使幼儿通过尝试探索和与材料、教师、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起相应的数学经验。
        如认识图形:师幼一起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当音乐
一停,幼儿会按自己身上的图形贴(或头饰)找到相同图形的朋友,当幼儿找到朋友后就会高兴地做各种亲昵的动作(如扭屁股、拍拍手、碰碰肩等等);魔术《变变变》,则重点是让幼儿初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既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游戏和学习的气氛一样浓厚。
        (二)体验数游戏乐趣
        《纲要》中指出,应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和
有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并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揪尾巴》等,让幼儿练习数数、比较谁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这些活动因有了数学而变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体验到数、形、量在活动中的乐趣。
        三、区角活动中的数学情景
        (一)创设操作情景,让幼儿积极互动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的提供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操作材料,对操作材料所蕴含的数理经验引起关注和兴趣,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在尝试、探索、发现和交往中积累经验。如教师在区角中提供动物盒和不同形状的彩色图片,让幼儿尝试给动物分图形片,练习按图形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同时还可提供“给娃娃喂食”、“图形宝宝的家”、“按颜色或形状串珠子”、“捡豆豆”等多种操作材料和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体验分类。
   (二)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自主探究
        在区角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探索、操作思考,形成自己的数理经验,并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形成初步的概念。在幼儿的操作中注意观察,对概念形成有困难的幼儿,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操作和积累。如“饼干商店”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配对和分类,活动开始,以开饼干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图形片,请幼儿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饼干,而不是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可
让幼儿从饼干的形状或颜色两方面作出不同回答,再引导幼儿从这两方面观察图形标记。接着分饼干,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或形状进行匹配。然后在买饼干活动中,让幼儿讲一讲买了什么饼干,有的幼儿说买了红饼干,有的幼儿则根据所买饼干的形状作了回答。        
小班幼儿是带着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人学习情境的,他们的学习充满了感情色彩。游戏化情境的创设为幼儿和学习数学之间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但是在不断的深人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思路还需开阔,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应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只有真正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使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和幼儿产生共鸣,才能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分析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的教育[J],教育科学,2011
【2】马春雨,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研实录[J],学前教育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