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刘立云
[导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诗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刘立云
        湖南省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  422400

        摘要:语文是高中时期最关键的课程之一,而其中的诗歌更是教学的重点,我国历史悠久,在时间的长河中有无数伟人留下来大量诗歌篇章,对这些诗歌进行深入学习分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与文化传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诗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1.新课标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作用
1.1增强学生鉴赏力
        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诗歌是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功效,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语言的优美。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都具备极为强烈的文化色彩,在诗歌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诗歌鉴赏力,拓展学生视野。
1.2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传沉淀下来的诗歌必定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例如,当高中教师讲解两宋时期的诗歌时,通过陆游与柳永两位诗人的作品,学生就可以从中深刻感知南宋与北宋的社会背景情况,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朝代的更迭与变化。
2.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2.1充分进行诵读
        中国诗歌具备情感美、文字美以及韵律美等三大特征,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注重诵读策略。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可以应用普通话对诗歌流畅诵读,有效表达出自身阅读情感。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出现已经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目标做出了清晰界定,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良好习惯,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热情。
        例如,当高中教师讲解“琵琶行”课程时,全篇诗歌松弛有度,将作者情绪渲染得恰到好处,将琵琶曲描述得宛转悠扬、跌宕起伏,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将弹奏女心中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整段乐曲结束后,作者又通过“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充分体现了当时人弦俱寂的情境。
        又例如,当高中教师让学生朗读“短歌行”课程时,前几句描述了曹操内心的愁苦,学生应读出悲凉的情感,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学生可以朗读得十分豪迈,读出曹操坦荡的胸襟与气怀。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曹操对于时光飞快流逝的感叹以及迫不及待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态,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2将诗歌与时代背景进行有效融合
        诗歌虽然与历史类书籍不同,但是却依旧可以体现我国悠久的历史背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开展诗歌教学活动。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诗歌的时代背景介绍,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将作者所生活的朝代与生平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当高中教师讲解“归园田居”诗歌时,就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情感,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深刻体会到陶渊明厌倦官场的黑暗,回到躬耕农亩、归隐田园的轻松欣悦之情,增强学生诗歌分析能力。
2.3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
        只有学生对诗歌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科学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思维。诗歌往往具有极其优美的语言与意境,利用文字作者可以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
        例如,当高中教师讲解“春江花月夜”诗歌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一幅极具魅力的江上月景图,学生可以观察到江上明月、月光倾洒在树枝上的曼妙场景,促使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月色之中,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思念之情。
        再例如,当高中教师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时,如若让学生仅仅依靠诵读的形式理解诗歌深意,学生往往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播放视频或者PPT,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石相搏、浪花四起,将诗歌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之中词句的美妙,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2.4推敲诗歌字词
        诗歌是文字的高度凝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对诗歌之中的字词进行反复推敲,才可以充分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指引学生对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词句进行深入分析,指引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有些诗歌会因为一个字的凝练而将整首诗的意境提高一个层次,有些诗歌则会因为一句诗句而名垂青史,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讲清楚诗歌背后蕴藏的深意,找到“诗眼”,促使整首诗的意境清晰明了,提高学生语言凝练的水平。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诗歌教学尤为重要,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审美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推动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治国.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高效教学方法举隅[J].大观周刊,2012,(37):236-236.
[2]王纪田.新课标背景下现代诗歌教学有效实施路径探究[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98-99.
[3]黄娟."诗性"的回归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反思[J].语文课内外,2019,(24):294.
[4]庞昌玲.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7):118-119.
[5]王媛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歌的教法研究[J].青春岁月,2018,(29):259. 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8.29.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