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
习友路小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等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应用故事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文章探讨了对故事教学法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提高;效率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就必须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开展。因而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性格活泼的小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无法适应的,此时教师就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实践中磨合提升。
1应用故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1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依然闪耀着光辉,离不开诗人、作家的伟大思想,也脱离不了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但是,对于知识文化储备并不充足的小学生而言,一些文学作品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以至于他们缺乏理解的基础,难以产生共鸣。同时,文字的演变历经百年千年,初创时期的字形、字义已经与当代的文字千差万别,这对于学生而言,文字就显得抽象晦涩,难以理解了。故事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利于教师将艰深难懂的文字或诗歌日常化、简单化,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个人生活或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2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小学生而言,专心听课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说一说与太阳相关的传说或故事,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不同时刻、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太阳的距离和大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太阳究竟是远还是近。这样一来,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和观点,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他们了解和学习更多相关的小故事,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2.1以故事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虽然学生进入小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也有不少学生能够凭借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字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识字教学的结束,反而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在这个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浓厚的探索热情的牵引下对文字及其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通过品味汉字的形、音、义发现汉字之美,进而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要想让学生在识字时生成情感认知,我们不妨将一些小故事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比如,在学习“耻”字时,我们可以将《许由洗耳》的故事引入教学:在上古时代,尧想将帝位禅让给许由。然而,向来以清高自居的许由听到这些消息后便连夜逃到了箕山。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以为许由是谦虚使然,于是在更加敬重之余又遣人去请,并转告他:“如果您不愿担任帝位,做个九州长可好?”然而听到这一消息的许由更是以此为耻,忙跑到颍水边上掬了一捧清水洗耳。也就是说要让“耻”“止于耳”。如果听到不好的事情还要传谣,就是不知“耻”了。
这样的小故事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从故事中领略文字的魅力,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从而高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应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之所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该过程是枯燥的。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因而教师要想将故事教学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他们就需要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开始。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解,进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都从课间的娱乐事物中转移到他们即将要学习的文章上,此时学生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听过的,但学生只是对其有着初步的了解,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深刻道理并无从得知。因而在进行该故事的课堂教学时,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探究欲望,并因此对故事展开深入挖掘。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着十分艰巨的选择,如果牺牲自己就能够换来一个桃源盛世,否则所有的人都将生活在黑暗和混沌之中。然后会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接下来会对学生说:“你们想知道盘古是怎样做的吗?”这样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所要学习的故事中,并且充满着探究的兴趣。
2.3以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改革理念,也为了更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天性,将故事教学法引入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在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及其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维护上下了一番功夫。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想法倾注于笔端。比如,让班级学生尝试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的好友或亲人,然后鼓励他们将这些只言片语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形式,很多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莫名敌意消失了,还有不少学生在这种热闹、精彩的氛围中渐渐喜欢上了写作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对于优秀文章,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不过是沧海一粟。除此之外,真挚的情感、科学合理的结构、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都是一篇好文章的要素。
2.4以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口语表达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给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口语的反复训练,难免会让学生心生反感,从而影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口语表达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应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讲故事法,一方面,让学生能在听教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去掌握相关的口语表达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完成寓言故事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故事的复述,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故事复述。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想象进行相应的改编。
结束语
对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故事教学法不仅能以精彩的故事情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使之对语文教学产生更加强烈的好感。由此可见,故事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很有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在深刻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恰到好处的引导,从而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甜美的胜利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春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32):45-46.
[2]赵更生.巧妙故事激活课堂-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方法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33):41-42.
[3]何彩春.故事承载学生的想象抵达学习的港湾——谈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应用[J].教育艺术,2018(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