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妙清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摘要】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仍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停留在内容的讲授上,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堂缺乏拓宽学生思维的训练。在精读课文中实施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思维 核心问题 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
《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思维的阐述有六个地方。其中,课标在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构建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炼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使思维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一、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概念界定
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是指借助阅读文本,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2】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思维的发展,实现从一个状态向某一个状态的转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训练题目,通过在课堂实践中让学习者学会思考,或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全程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思想的人”。
二、实施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呢?
(一)制定教学目标,凸显思维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在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在制定目标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其中有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聚焦核心问题,关注思维发展
1.围绕单元要素,提炼核心问题
统编教材是以广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一般每个单元都会有两三篇精读课文,学习内容编排是递进式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在教学时,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问题。如三上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让阅读更高效。结合这一语文要素,教学本单元《掌声》一文时,要求学生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教学《灰雀》时,要求学生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单元语文要素是教学的风向标,围绕单元要素,提炼核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让我们语文精读课阅读课堂更高效。
2.借助课后练习,解决核心问题
思维是需要科学有效地引导和培育的。许多语文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教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而对课后思考练习题不够重视。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这些课后思考练习题跟课文内容学习相结合,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思考练习题,作为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参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核心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检测阅读效果,并且迁移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一文时,借助课后题,设计出一下问题:“推测”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抓住能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问题引路,活跃学生思维
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问题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问题的引领,多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是零碎杂乱的,要有关键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的,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梳理,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学会方法。如教学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围绕第1自然段提出系列问题:“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真理真的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课文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所选的三个事例能证明课文的主要观点吗?......将问题抛出,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层层深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
(三)多元化课堂活动,提升思维发展
陈先云先生在统编教材培训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与潜力。语文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获得整体发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倘若要取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效果,那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課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动手实践,多动口,多动脑,善于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一文中,通过出示图片,以及老屋想倒下前说的一番话,引导学生想象,分小组模仿课文的语句和语气,想一想在老屋倒下前还会有什么动物来请求老屋呢?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边进行预测边练习说话;又如教学四下《白鹅》一文,前面两篇课文已经学习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那么学习《白鹅》这篇课文,学法迁移,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尝试设计思维导图,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这一种写法,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以小组合作、阅读分享、独立思考等多种课堂活动,自主学习,培养探究意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实施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围绕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开展快速阅读训练,使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变得机智敏捷,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2】满钟华.思维发展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J].科技视界出版社.2017.12
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95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