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联相得益彰—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 付分
[导读] 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很重要的构成,作用为提升和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付分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     611638
        摘要: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很重要的构成,作用为提升和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提高重视度。考虑到课内阅读内容有限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育中,有必要做好课外阅读,衔接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对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探讨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思路,旨在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衔接;对策
        
        前言: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素质涵养,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主动阅读各种语文资源十分重要。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育需要将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目标,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与理念,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内容与时间毕竟有限。如果学生只学习课本与练习册内容,显然并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长。阅读教育中,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达成知识技能迁移目的,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拓展学生阅读内容与范围,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一、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爱好与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拓展学生的阅读环境与渠道,帮助学生走出课内,走进生活。通过这样的铺垫,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能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成课内外阅读知识的顺利衔接。
        很多学生都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故事题材特点,对课内文章展开延伸阅读。比如在《少年闰土》的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提问的方法吸引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为了了解鲁迅,我们不妨读一读作者其他的作品,这样我们就能更轻松的了解XX的特点和性格。随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作者其他作品,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吸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非常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二、把握衔接推荐读物
        为了充分衔接课内外的阅读材料,找到合适的衔接点非常重要。应确保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读物有一定相同点,且具有吸引力、趣味性[1]。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按照学生情况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方向,使学生可以巩固基础,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比如在《珍珠鸟》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申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引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此时学生就能更深刻、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达成德育和情感教育目的,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另外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将情感、德育作为课内外知识衔接的要素[2]。推荐学生阅读同作者文章或者同类型文章。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了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拓展了学生阅读范围,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另外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出处这一要素,推荐学生各种有趣的读物内容。

比如《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故事,此时学生被诸葛亮聪明才智所折服,对鲁肃的忠厚老实产生了兴趣,学生也表现出对为什么不射火箭感到十分好奇。课后学生认真阅读,对所学知识展开了深入研究,接触了许多新的内容。
        三、丰富活动推进阅读
        对于阅读教育来说,丰富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小学生喜欢各种有趣、新颖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开展多彩丰富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保持阅读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生活与学习。比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每周周五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学生可以推荐自己近期读过的图书,说一说阅读感想和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讨论,说出了阅读感想和书籍[3]。学生甚至可以在课后和其他同学交流,重复利用资源。这样的活动与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的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文章,享受温暖、静谧时光。这样就能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与阅读环境。此外教师需要创建阅读积分卡制度,学生每阅读完一本书以后,教师给学生的阅读积分卡盖一个章。分数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与称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
        四、完善评价提高质量
        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新知,提升自我能力。教学期间,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应表现出对学生的认可。应多鼓励学生,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同样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比如学校可以用成果展示活动,展览学生的读书笔记,鼓励和肯定表现好的学生。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树立正面榜样。学校可以组织征文活动,让学生写读后感,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过的散文、诗歌写作,或书写生活经验,在校报、校刊上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才华,激发学生创造热情,释放才能。让学生可以体会阅读意义和价值,带给学生更多影响。利用阅读升华情感、汲取知识。
        结语: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课内外阅读,利用阅读过程提升学生知识理解深度,解决学生的阅读学习问题。课内阅读资源有限,课外阅读的补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创新,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经验理解。教师应当为学生的阅读素质培养搭建相应桥梁,引导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享受阅读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丁学洪.如何增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44-46.
        [2]付小玲,赵飞.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1.
        [3]陈光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