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导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窦桂红
[导读] 导读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对单元内容形成系统的结构,这种单元导读内容和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是相通的。本文将对单元导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展开探索。
        窦桂红
        平阴县实验小学250400
        摘要:新课程变革之后小学的语文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工具,新课程变革后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单元为单位逐渐走向主题化,每个单元在思想、内容上都是相通的,展现出的是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而单元导读是每个单元的学习引导和总结,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导读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对单元内容形成系统的结构,这种单元导读内容和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是相通的。本文将对单元导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单元导读;思维导图;
        引言:就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来看,语文的课本内容正在从单篇课文走向单元主题课文,其主要是以一个主题选择同种文章进行组建。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规则,单元导读是整个单元开展前的引导,主要让学生了解本个单元的主旨,单元导读内容的教学是整个单元开启的依据,老师可以结合当下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促进小学时期语文课程的教学,以单元为单位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单元导读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基本条件就是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自愿的参与后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导读将单元内容整理成详细的框架,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元课文的选题,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本单元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小学部编版本的四年级第一单元的语文课程时,这个单元就是以景色为主题,其中《观潮》、《走月亮》等内容都是描绘了不同地方、时间的景色,突出的是各地不同美景的特征。学习本单元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制作单元的思维导图,已主题“景色”为主向外延伸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本个单元涉及到的各种美景,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和单元导读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对美景的向往,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热情。
        二、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梳理单元知识
        每个单元都像是一座华美的宫殿,其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装扮宫殿的事物,通过对事物的介绍,让学生自由的在这个宫殿内游览观看。在语文的学习中,每个单元都是一座华丽的宫殿,而单元里的课文就是宫殿的装饰,老师就是介绍宫殿的人员,老师可以利用一点扩散到面的方法带领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由某个点带入整片文章,用导图简介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每一篇的主要内容,老师在单元导学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每节的重点内容。


        比如,在教学在教学小学部编版本的四年级下半册的第二单元的内容时,本个单元中主要就是学习有关生物及科技技术的内容,老师就可以将《琥珀》课文中的自然形成技术;《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里面的恐龙的消失设想以及恐龙化石的发现,体现出的是生物领域的探索故事;在之后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延伸至科学的纳米技术详细讲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我们国家科技技术的飞跃提升与成就;可是可以以单元的中心题作为基础进行延伸,设计清晰的思维导图,在单元导读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用主题点带入具体面,通过这种融合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将本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三、分析单元结构,引导学生学习
        现在语文教学的内容慢慢走向组合化,每个单元都有着其特有的内容,老师在单元的导读时应该按照文章不同的展示方式教给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学习,让学生在单元导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剖析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体裁和学习的技巧,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能够通过部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办法。首先老师应该以单元扩展课文,再有每篇课文向外扩展,用思维导图展示学习课文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小学部编版本的小学五年级上半部分的第一单元的时候,这个单元的主主题主要以生物为主,其中有《白鹭》和《珍珠鸟》这两个动物篇章;还有《落花生》和《桂花雨》两个植物篇章;虽然四篇文章介绍的事物不同,但是他们在文章的题材上确实相通的,在进行单元导读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以“散文”为例,展示几种常见的散文,例如: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这几种,然后为继续往下拓展这几种不同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应该抓住那个节点,重点学习的部分又是哪些内容。将这些学习的方法制作成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易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单元导读阶段为学生分析每篇课文的体裁和性质,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引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本个单元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进而保障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发展。
        四、以情感为中心,指引学生学习方向
        单元化的语文课程安排一大优势就是在某一方面相通,在开展单元导学的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以某一单元的情感作为出发点,引出课文中不同的故事,制作思维导图,将故事的概括挖空,让学生先掌握本个单元的主要事件名称和情感,引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之后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认真学习,将每一个的思维导图填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情感,只因学生学习的方向,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在教学小学部编版本的小学五年级上半部分的第六个单元的时候,单元导读部分明确地指出本单元是围绕“父爱和母爱”两个方面选择的教学素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这个情感引出,将故事的内容部分挖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添补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展现母爱或者是父爱的情感深入了解整个故事中体现这种情感的节点。通过情感中心发散学生的学习方向,通过填充思维导图的任务,能够保障学生在本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提升整个小学时期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元导读内容是开展整个单元教学的起始,单元导读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本个单元的教学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情感、体裁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能够有规律性的开启单元的学习活动,清晰的思路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认真的思考,不断尝试思维导图方法和单元导读内容的融合开展,选择高效率的融合开启语文的课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倩.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20(24):27-28.
[2]王玉婷.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25):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