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何华琼
[导读] 在各种公共场合中,教师会发现人们在公共议题中的讨论变得越来越“争吵化”
        何华琼
        四川省射洪市太和中学校
        摘要:在各种公共场合中,教师会发现人们在公共议题中的讨论变得越来越“争吵化”,一些议题分明没有或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人们在讨论过程中总是会以不欢而散的争吵结束,在这种讨论方式中每一个人都不会同意对方的意见,人们变得极无包容性,这就说明很多人缺乏思辨能力训练。思辨能力能让人打开眼界看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情,能使人容得下各种观点,所以在学校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开阔眼界;增强口语;作文能力
        思辨能力也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一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现在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比上一代人要大上很多,支撑中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表象中看到本质的能力就是思辨能力。恰好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好的课堂,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基础教学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素养,而且也要努力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思辨能力助力语文学习。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思辨能力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罗列和分析了几条答案,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一定的启迪。
        一、开阔学生眼界
        如果学生能掌握良好的思辨能力,那么其眼睛能看到、心里能接受的事物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其探索世界的欲望也就会更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必然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
        例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篇课文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全面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也要从课文内容和思想等方面理解音乐家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刻意安排一个小讨论:“挫折和伟大的人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经历挫折就能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吗?”这个讨论话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不会给出固定的答案,但是学生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支持挫折成就伟大,二是认为挫折和伟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讨论的时候,学生就会以这两个方向为主要的论点,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学生可能以同是艺术家的米开朗基罗、梵高,以拜师被拒的孔子,以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爱迪生等人的事迹来佐证第一个观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先从理论角度分析挫折在人生中必然会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自己的思维从贝多芬发散到了其他很多人身上,所以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路上,学生的眼界自然也就开阔了
        二、增强口语能力
        思辨能力的“辨”不只是思维上的辨析力,而且还包含口语上的辩论能力。

一些低质量的语文课堂辩论越来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吵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则能够使学生铭记辩论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辩论技巧、口语能力。
        例如,在《奇妙的克隆》这一篇课文里,作者就介绍了克隆鲫鱼以及克隆羊多利,这些语文课堂中的生物科学知识会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变得更富多样性。如果教师的工作能做得多一些,那么就完全可以在这节课上也来培养一下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辩题:“目前克隆技术在人身上并没有应用,你认为人是否应该被克隆呢?”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两两相对来进行辩论。部分学生结合目前已有的克隆科技,挑明了克隆技术的优越性,从人体器官移植这一方面支撑自己的论点;部分学生以伦理问题来反驳前面学生的观点,其更多地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揭示克隆人背后隐藏的危险。这种辩题原本并没有确切的结论,教师在主持课堂的时候,要注意让每一个小组在辩论的时候不要陷入争吵,而是要多多利用对方的口语漏洞来完善自己的逻辑,也要在对方辩友的身上不断学习各种表达技巧。教师在辩论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时候,既能让学生对某一知识深入讨论,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口语技巧。
        三、提升作文能力
        既然思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看得更多、想得更多,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那么就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就不会固执在某一条“真理 ”上走不出来。
        例如,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篇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课上,教师要领导学生一起来探讨一下金钱的意义是什么,金钱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在课堂后半段,教师一般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的作业:“请思考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写一篇六百字的作文。”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会利用到自己的思辨能力,当学生支持“金钱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的时候,其自然就会想到使用金钱的是人,人才是万恶之源,而金钱并没有问题;当学生支持“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的时候,其实也会自然想到各种各样的因为贪财而造成的悲惨案例,学生的这种从“正”想到“反”的思考,有助于其在作文中充分表现一个话题的整体性,因此其作文内容读起来也更有逻辑、更富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其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更可以整体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好处不止这些,还望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于秀敏.浅谈理性思辨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14)
        [2]张春蓉.初中语文理性化教学探析[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