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芳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新店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认识汉字,它还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在不断的语文学习中摸索到适合自己的交流方法,并掌握好一门语言。而且学生在努力学好语文的过程中能养成许多优秀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本身所折射出的独特优势,所以说学生学好一门学科,所能学习到的并不只是学科知识,还有很多相关联的能力。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学科知识,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往后的语文学习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增加课外读物,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深挖教材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但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等,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足。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独特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来讲解课本文章,丰富课堂。
一、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阅读能力的养成仅靠大量阅读就能做到,其实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误区,大量阅读积累必然重要,但正确的阅读方法加上阅读累积所表现出的作用更大一些,成效会更好一些。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活动或教学任务去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助力。而且小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来说要多一些,但鉴于小学生汉字认识数量有限,理解能力也差一些,所以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所消耗的时间也是比较大的,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教授《观潮》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知道钱塘江大潮的独特和魅力,了解大自然的神奇。而且这篇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是有着很明确的顺序和结构的,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如何正确的学习和解读这一类型的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其它相同类型的读物时也能借助这一方法去捋清楚文章结构。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安排学生先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每个时段所展现的不同景象,并让学生尝试找出重点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二、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小学生天性活泼,再加上家庭环境不同和接受系统性教育时间短的情况,有关自制力这一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一些能力的养成和锻炼还需要教师慢慢的去引导和督促,因此学生在养成阅读能力初期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课本文章来布置阅读任务,学生不仅锻炼了在阅读方面的能力,还完成了课前预习的活动,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也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而且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剖析,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在阅读中所遇见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界与科学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教师为更好的开展课堂活动,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了解,理解飞机夜间也能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些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且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更是需要花费很堵时间和精力,教师也无法每时每刻都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布置阅读任务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增加课外读物,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也有着直接又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也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因为这一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抓取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以及思维逻辑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些仅靠课本文章是无法培养学生具备这一能力的,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适当的增加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效率,且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有着一定的增加,文学知识底蕴会更好一些。
例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这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让学生能通顺的阅读本篇课文,这样学生在尝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也能避免一些小麻烦。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去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而且植物的脚是如何爬的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细致的学习课文。教师在课件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对于别的植物也能有个大致了解,增加学生的阅读范围,知识的学习也能有所增长。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做一些事情可能会没有定性,这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为培养学生具备这一能力,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慢慢养成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为它能支撑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适用,毕竟一种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授《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是神话故事,非常适合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先帮助学生认识这篇文章中所出现的生字和词语,这样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也能省掉一些麻烦。神话故事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而且学生进行阅读也不能仅局限与一种形式。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初期,还是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读物为主,这样能降低学生对于阅读的抵触情绪,从而慢慢接触更多的读物。教师在课件中可以穿插一些别的神话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可以掌握神话故事的阅读技巧。
五、深挖教材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小学生在早期接触阅读时只是单纯的把文字过了一遍,并不懂文章中的深刻含义,这就需要教师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尝试依靠自己去解读文章内容,还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形式并不断进行完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课本文章内容时就可以借此告诉学生如何一步步深挖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内容背后所表示的真正意义,并理解作者情感,明白文章感情基调,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也就能理解的更加准确一些。
例如,在教授《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解本文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这篇文章的内容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感受科技的魅力,激起学生对于科学技术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从哪些段落中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逐步解读文章内容。
总而言之,小学生具备阅读能力对其语文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影响,还关联到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其中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兴趣,所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这就很难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去积累经验。因此这一部分教师还是需要改变想法,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
[2]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