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预习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李蓉
[导读] 为了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引领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家庭中积极寻找预习材料、尝试借助课文的阅读
        李蓉
        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为了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引领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家庭中积极寻找预习材料、尝试借助课文的阅读。同时,教师还需在语文课堂伊始对学生进行预习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的大声朗读、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语文课文的感知、了解。经过不同预习活动的体验,学生将做好语文课文学习的准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教育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切不可放弃知识预习的有效实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自主查找资料”的实施请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结合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详细了解;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朗读活动”的实施引领学生参与,促使学生课文背景认知的基础上参与课文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文章大意;教师还需要借助小组合作预习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合作讨论,结合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合作讨论。经过不同预习活动的实施,学生将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也将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语文课堂的研究中。
        一、自主查找资料
        在语文预习中,教师请学生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尝试借助自己家的书籍、网络资源对于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重难点词语的含义等内容进行查找资料。当学生在家庭中完成了资料的详细收集和查找后,其将完成课文的初步认知、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产生基本的认知和了解。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借助预习任务的布置请学生完成——教师请学生在回家后结合《爬山虎的脚》课文进行资料查找。同时,教师请学生借助书籍资源的查找和网络资源的查找收集爬山虎相关的资源与信息。在学生回家后,教师通过家长的家庭反馈得知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爬山虎相关资料的自主查找中。有的学生尝试请家长帮忙查找爬山虎的相关资料,且能够主动将这些资料记录在本上;有的学生从百科全书上查找资料,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资料收集;还有的学生尝试从网络资源上查找资料,且能够将自己找到的资料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经过自主查找资料的实践,每一位学生都对于爬山虎这种自然植物产生了认知和了解、为后续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堂进行朗读
        当学生在课后完成了自主查找资料后,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同时,教师请学生结合课文阅读进行分段和标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中的基本信息、从中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重难点字词知识。经过课文的认真朗读,学生将建立良好的阅读学习准备。


        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事先参与阅读预热,就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的分段朗读。当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参与分段朗读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实践中,且能够借助分段朗读的预习活动参与积极、主动地聆听他人的朗读过程。在学生的朗读中,每一位学生都举手、想要参与到当堂朗读中,且想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展示自己良好的课文认知和朗读能力。经过朗读活动的实施,学生将完成课文的基础认知,且能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的课文初步认知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了课文的朗读之后,基本已经完成了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且能够大声、流利地完成语文课文的阅读。基于此,教师则可以顺利开展后续的语文知识教学。
        三、小组合作预习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预习活动的实施请学生继续预习,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将事先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结合语文课文的基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积极建立语文课堂的参与兴趣,主动结合小组中其他成员提供的信息参与到语文课堂的知识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借助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请学生进行知识预习,促使学生在知识预习中感受课文中讲述的趣味故事。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展示了“‘我’的演出窝囊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请学生在课文的预习阅读完成后于小组中与其他学生交换意见。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换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我”就是很窝囊;有的学生表示每个人在成长都会遇到烦恼,这没有什么;还有的学生表示应该对“我”进行安慰……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尝试结合教师提出的预习引导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且能够在讨论中完成文章的认知和感受。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促使学生在预习中完成知识认知和理解、达成理想的教育实施效果。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预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促使学生在资料的了解中对于课文的背景知识产生详细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朗读的实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预习的实施促使学生交换资料、共同完成语文知识的认知和感受。最终,学生将凭借语文课文的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完成课文的初步认知、为即将开展语文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努尔宝塔·赛比.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
        [2]徐继英. 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探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