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刘丽
[导读] 本次文章重点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与应用
        刘丽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街道第一小学  561500
        摘要:本次文章重点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与应用。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针对生本理念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第2部分指出生本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通过本次的研究工作,我们对生本理念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基于此理念提出了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具体的教育方式和基本的教育理念也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教育事业是向前发展的,在发展的具体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新的元素。这些元素有些是对教育本身的补充和发展,而有些则是与传统教育观念相矛盾,甚至是完全性的颠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相冲突就认为这些新的教育思想是错误的,因为教育本身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综合素养。所以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一切的理念和方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一、生本理念解析
        生本理念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就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颠覆。但考虑到这种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教育目的而服务,所以对待这种理念,我们要秉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基本的理念内涵,并分析其理论层次对教育工作产生的作用。只有对生本理念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后,我们才能做出基本的判断,才能对该理念本身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这也就是说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角色实现了互换。教师从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者,而学生从教师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的身份变化是非常大的,所以这种教育理念一旦推行对整个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实际却并非如此,生本理念的提出有着固定的教育土壤和坚实的基础支撑。该观点主要立足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对教育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的数量只有一名,而学生的数量却有数十名。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就意味着学生本应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学生只是一个学习者,他们在课上所做的工作便是接受知识教育,而知识教育的实施者正是教师。由于这种客观现实所以一直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占据了课堂主要地位。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课堂的基本模式已经逐步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个人学习兴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其学习效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也并非短时间内出现的,在这个理念背后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行业的反思和对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上文所述,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每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会坚持优化教学方针和具体的教学策略,而这就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越来越多,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些认识的真理性被充分验证后便会以教学意识的方式指导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就属于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它也是起源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而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具体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也具体延伸出了很多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式学习、小组探究式学习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都是基于此理念提出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本理念,它是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前进发展之路上出现的必要部分。


二、生本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经过上文阐述,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生本理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客观条件准备就绪后出现的必然结果。但是事物出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在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陪伴于我们周围的除了真理之外,还有谬误。那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究竟属于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还是谬误性的判断呢?经过本人的教学观察和实际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真理性认识。在哲学中指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所以在检验生本理念真理性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要密切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状况。本文在此理念指导下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国内坚持推行以学生为本主题理念后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发现生本理念对学校语文教学工作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直接关系着整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果一节课上学生的状态非常良好,课堂表现活跃,回答问题也很踊跃,教师的教学计划便可以顺利地推行下去。如果学生的个人状态非常低迷,整节课下来几乎和教师没有什么沟通,那么教师本人都会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工作味同嚼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想法的尊重。在教师推行具体的教学计划时都会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学习兴趣点。例如在讲一节语文课时,教师首先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教学非常生动有趣,大家都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学生个人的学习意愿被教师充分尊重并以具体的形式落实下来,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活跃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本身对多媒体教学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整节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非常高。教师在教学之前询问班级学生的意见,这种行为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推动课程教学进度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也是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当下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除了上述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做出改善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以及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表达出的观点教师要逐一辨析,运用专业知识予以分析和解答。例如在语文课上,有学生在用古诗造句时说道:“春天来了,漫山遍野开满了野花。这可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就要指出学生的造句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是下雪的景色,并不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场景。学生得到教师的指点后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真正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学生正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教师仔细分析学生的表达内容,发现了其中错误,并给予了学生正确的指导,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沟通与互动,而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已经被当下诸多教师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真理性的教学认识,生本理念的提出和施行显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再次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马秀英.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贯彻“生本”理念[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118.
        [2]刘小银.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J]. 考试周刊,2018,(A4):54.
        [3]徐丽. 优化自主评价  点亮绿色课堂——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多样化研究[J]. 新课程(上),2018,(12):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