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十中学校 137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虽然整体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改进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仍需一线教师们积极创新,加强重视。本文主要是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出发,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以生为本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观。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初中语文的深化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简而言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也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将从初中语文的主要教学问题出发,进一步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完善课堂改革的策略。
一、教学问题分析
过于重视分数,教学形式单一。虽然素质教育观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流指导思想,但是我国的应试教育过于根深蒂固,还是有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们的文化成绩,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会导致课程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科改革难以得到推进。
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学过于表面化。很多教师就是将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了传授,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享,并没有深度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了学习,到最后真正记在脑海里的知识却很少。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没有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没有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
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思维。当前的学生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总是认为教师会将知识传授给自己,因此自己不需要动脑,不需要自己去探索、创新。这样的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们的长期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会降低学生自身敢于质疑、敢于突破的意识。
二、完善教学改革的对策
从上述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当下的课堂改革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如何进行解决,就成为了现如今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内容。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叙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要想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引导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育人态度都会反映到教学中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时刻牢记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这样才能跟紧时代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笔者在和学生相处时,就十分重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在引导学生时也会做好带头作用。比如笔者在培育学生养成定期阅读的好习惯时,就先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空余时间来进行阅读,很多学生在看到后,也会纷纷效仿,逐渐喜欢上阅读。除了专业方面的书籍之外,笔者也会阅读一些有关心理、科学、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书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底蕴,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并且笔者也会时常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常反思,并积极吸取来自学生、同仁等各方面的意见,为学生们树立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形象。
(二)以生为本,增强学生参与
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分神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走神或是认为上课无趣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将“教”的比重过于放大,学生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单一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习主动性。
笔者在教学时多会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辅助,比如在学习《乡愁》这篇文章时,学生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切思念与热爱,并且也深受感动。因此笔者就趁学生们的情感浓郁之时,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课后任务:自行结组进行文章的朗诵表演,小组人数不少于两人,不多于四人。通过投票选出表现最好的两组,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笔者准备的精美小邮票。学生们都积极地参加朗诵比赛,在之后进行表演时都能够尽力去朗读,表现得都十分优秀。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课外的小活动,既能够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印象,并且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三)积极拓展,全面提升素养
语文教学的内涵十分广阔,只依靠课本教学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拓展,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拓展教学相结合更能够使得教学更具信息化和内容感,也更容易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在学习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堂课后,学生们对雨果和伏尔泰这两位伟人有了比较基础的了解,不过课本教学毕竟更为官方,并且篇幅也比较短,学生对于二位伟人更多的是敬仰,但是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还比较陌生。因此为了缩小学生们与伟人之间的距离感,笔者就在与学生分析完课堂的内容后,又分别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他们二人成长故事的纪录片,其中包含了他们二人的生活背景以及典型作品等等。在纪录片播放完毕后,笔者就询问了学生们几个问题:为什么雨果要激情发表此篇演讲?他们二人有何相同之处?雨果的呼声又是为了什么?学生们在经过思考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都回答出了基本要点。通过有效拓展,学生们对于伟人们的认识有上升了新的维度,进一步认识到了二人的内心世界,对于之前的课本学习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完善结构,重视评价机制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改进,注重课堂评价与日常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都会忽略这一步骤,但是如果教学时缺乏评价,就无法得到任何反馈,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率是无法进行评估的,教师的教学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为了完善课堂评价机制,笔者会在每节课的下课前留下两到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本堂课教学的总结,之后会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下自己在本节课上的综合表现和所学知识等。比如在进行完课本《威尼斯商人》的学习后,笔者就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简要回顾,之后学生们也纷纷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了评价: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刚上课时还有些走神,没有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之后就才渐渐找到学习的状态;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最喜欢本节课中视频学习的环节,自己完全沉浸到了视频中的场景,仿佛真的身在威尼斯,也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等等。由此可见,加强师生、自我等方面的评价,不仅回顾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认知准备,并且也使得教学结构更为完善。
三、研究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和德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已经改善了很多传统问题,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整体发展趋势是向前推行的。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摒弃掉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积极创新,敢于突破,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新时期的各项便利条件,在拓展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任大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策略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6(26):19.
[2]黄雄飞.论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09.
[3]朱文生.浅谈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课程(下),201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