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琪
福建省南安市金田小学 362341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六年级是学生走向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在初中的语文发展,新课改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改变,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其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为初中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初小衔接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表现出了严重的不适应,这中主要原因是其在小学六年级时未做好衔接准备,对此,小学六年级教师的任务也不再单单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更多地是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与更复杂的知识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此,本文作者将围绕“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及“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两方面,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展开初步探讨。
一、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
小学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二者在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诸多联系,本文作者将从两者的异同中介绍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去在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外,其内容上也文章的类型也都大致分为那几类,即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等,小学阶段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的分析文章的技巧,初中阶段教师进一步教授、巩固这些技巧,即小学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也有不同之处,如:内容深度的不同,文章篇幅的不同,写作要求的不同,总结起来,初中语文的深度、广度、细心程度要比小学语文更进一步,若是在小学六年级阶段未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则会影响学生面对更复杂的初中语文,简而言之,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进行良好初小衔接的关键,是对小学六年语文知识的总结巩固,也是对将要迎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准备。
二、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
有上述可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在初小衔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进而做好初小衔接的准备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此提出浅显的建议。
(一)巩固小学知识
因小学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基础,小学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便是对小学六年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小学六年的知识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笔者在实践教学时便时常采用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类,笔者将语文的学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阅读与写作,其中阅读又可分为文言文与古诗阅读、现代诗歌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几类,写作自不必说,笔者将常见的几大类进行的总结,以文言文与古诗阅读为例,由于文言文与古诗与白话文的有较大差异,因此,许多学生对此极为苦恼,首先,笔者将文言文中常用的、与白话文有较大差异的词或字总结了出来,让学生一一记下来,接着将其中容易用作某种特定意象的事物也一一列了出来,让学生记忆,同时,告诉大家文言文与古诗的翻译方式,先一句话进行翻译,若翻译不出就看全文进行推测,了解大致的意思,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诗中含有“好雨,春,润物”等代表美好的自然景物,故可以推断此首诗是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其中“发生”这一词与现代意思差距较大,笔者对其进行了单独解释,并将其划分为同学需要记忆的古代词汇,“发生”一词在《春夜喜雨》中指萌发生长,与现代大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同时,春雨一般代表美好的心境,由此可以更加肯定此事所表达的意思。笔者通过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制作成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巩固所学语文知识,为初中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自身能力水平
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的知识内容,做好初小衔接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初中复杂的语文内容的能力,即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初中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水平,是教师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激发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以笔者实践经验为例:笔者首先将分析文章的思路与技巧教授给大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己的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锻炼其做有关练习,如:笔者会从网上挑选一些简短的文章,让学生对其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每天5小篇,不断练习巩固,巩固练习;同时,展开小组合作的形式,按座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帮助,相互影响,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笔者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有的同学喜爱历史,所以阅读了许多历史书籍,对红军长征时的情境甚为了解,该同学在其小组中不断为同学介绍其中的历史事件,同组同学对“七律长征”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小组分析与课上发言时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状态,小组学习促使了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知,学生自身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要求,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与时俱进,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笔者实践教学为例:得益于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断涌入,笔者在教学时经常从网上查阅社会上名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之中,切实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可以利用表演、音乐、图片等形式,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笔者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各个地区过年时的短视频与图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虽说过年是中国人都熟悉的节日,但不同地区过年的习俗也有所差异,笔者将南方与北方地区过节的情境图片按类别播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全面了解春节的内容,同时着重讲解北方的春节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增加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科技本身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上述所言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增加了图片、音乐等功能,ppt的播放还节省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时间,同时还能生动地表现内容与思想。由上述可知,科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积极地利用科技更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关键在与对小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以及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其适应将要到来的初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以上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仅是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在日后的教育中,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初小衔接策略还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望广大教师同胞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加强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J].教育,2016(7):00054-00054.
[2]何玉娥.怎样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初小衔接工作[J].新校园:阅读版,2018(2):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