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黄世贤
[导读] 高中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黄世贤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362400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开展高中语文的授课,真正让学生体会语文的独有之美,即诗词的意境之美、辞藻之美以及思想之美,促进学生语文文本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生活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三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旨在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上,并让学生“生搬硬套”相应的语文答题技巧,或是记忆相应的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感,而从而导致学生陷入语文学习的思维定势中,进而无法感受语文的独有魅力。针对这种状况,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志,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相应的语文授课,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问题的分析能力,最终达到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运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欣赏辞藻之美
        语文是文字化的生活,生活是情景化的语文。语文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感知文本,感知文本的辞藻之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文本内容接近的情境,从而在降低学生语文学习坡度,提升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文文本在行文过程中的辞藻之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此首诗创设的背景,并在此过程中,展示作者所处的人生境遇,让学生真正全面地感知此首诗,为后面顺利开展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点,创设生活问题。教师选择一个雨后的天气,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即让学生重点欣赏如下的诗句:“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纷纷而来下。”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科学地赏析此句诗,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个人的语言,描述此首诗营造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文字赏析更具有针对性。第三点,展示思考成果。在回归课堂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陈晓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察,我发现:所观景色与文章的描述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乌云密布的时期,天空呈现青黑色,像一个不见深渊的黑洞;当雨过天晴后,太阳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辉,照耀着一片天空,形成金银台的场景。与此同时,云朵更为洁白。有的云朵像是人的衣服,有的云朵像是天边的白马,还有的云朵像仙人。如此种种,让我沉迷其中。我通过观察现实中的美景,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出辞藻之美!”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视角,感知文本,赏析文本,真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文本赏析能力的提升。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感悟思想之美
        文字不仅可以勾勒美景,而且还可以阐释思想,引发人们的思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交流性的平台,真正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文本,解析文本,真正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文本的思想之美,增强高中语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装在套子里的人》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角度思考语文问题,真正促进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促进他们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效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如何以现代人的眼光,赏析文中的主人公?作者所要表达的具体思想是什么?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志,结合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行相应小组的划分,旨在达到提升小组合作高效性的目的。第三点,展示成果。通过和学生的交流,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洛的回答。他说:“我们小组一共站在三个立场进行赏析。立场一,不认可主人公的行为。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所以人们可以拥抱时代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不应成为时代发展中的‘边缘人’。立场二,认可主人公的行为。在我国随大流成为人们的主观思想。主人公的这种行为,让我们联想到屈原的诗句:‘世人皆醉我独醒’。这体现出主人公不与世俗融为一体的高尚节操。立场三,对主人公的行为呈中性态度。我们既要认知时代的发展,又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看清自己,从而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有什么,并在此过程中,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好地完善自我,让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多个角度的探究,真正品味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文本思想品味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味意境之美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展示多种教学资料,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境遇,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诗歌赏析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促进学生诗歌意境品味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智的舞台,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促进他们意境赏析能力的提升,增强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雨巷》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生真正从更全的角度,了解此首诗歌,分析此首诗歌,真正促进学生意境品味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简要介绍,教学过程。首先,引入情形。在开课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唐磊的《丁香花》,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介绍文本。教师对学生说:“这首歌描述的是一位女主人公的故事,而本文中的《雨巷》同样描绘的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请运用个人的语言,分析丁香姑娘营造的意境特点!”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此首诗歌。最后,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小陈说:“丁香姑娘是作者的想象。这首诗通过……”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此首诗歌,感悟此首诗歌,真正品味此首诗歌营造的意境之美。
        总而言之,在增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打造最为接近学生认识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个人掌握的语文知识,个人拥有的生活体验,以及充分分析文本中的内容,促进他们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嘉念.浅析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7(35)
        [2]魏隽毅.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6(11)
        [3]杜维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