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胡雨蒙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怎样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很多的学者、教育家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
        胡雨蒙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城东分校221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怎样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很多的学者、教育家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是很高,而且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还很贪玩,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无法一直专心听教师讲课,这对教师是个挑战。本文提出的多感官教学就是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主动学习语文,主动了解中华文化。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感官教学;主动学习
        引言:“一切只是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知多感官教学法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常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就是要听、说、读、写;语文课堂上耳、手、脑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多感官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法容易让学生思想开小车,因为课堂太枯燥沉闷了,学生不知不觉间就跑神了。语文又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偏向于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感受课堂的乐趣,知识的新鲜就是教师的必备功课。
        一、多感官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生的经验阅历,基础知识以及理解水平都很薄弱,教师在给学生讲课除了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要尽量让学生听得懂教学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适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有的学生要真切看到具体事物,图片才好理解;有的学生更喜欢眼睛追逐教师,对听觉更加的敏感;有的学生需要教师时常关注参与其中。所以教师尽量营造一个多感官的教学氛围,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提前准备一些教学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小学生在各种感官上全部促进和发展,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认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在视觉上的策略
        在多感官教学中,视觉参与大概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更直观,更直接,也更具象,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方式,教室在课堂上准备些新奇有趣的教学材料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准备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以及注意力。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些较为抽象的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材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表现出来,使教师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三年级语文课本有一篇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动画,或者在网上找相关的视频动漫在课堂上先给同学放一段视频启发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体验,头脑树立起对事物的立体感,就会加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也不容易产生遗忘,然后教师再顺着视频给学生讲讲思路,比让学生糊里糊涂的乱写一气,这种方式对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赞美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文章,把景色写得很美但是小学生很难有画面感,在他们的眼中这类题材是最无趣,最枯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景色如果他们亲眼看到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感叹大自然的魅力,惊讶人类的智慧。如《赵州桥》虽然文章对小学生会有些许枯燥,但是教师可以去网上找出赵州桥的全景,构造图结合文章让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楚。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知识拓展延伸,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2.听觉上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听说读写,人在学会说话前得要先会听,听得熟了人学会了说。在语文的学习中听也是很重要的,人能在听中得到共情,情感得到回应。听与说分不开,教师要让学生听进去,还要他们说出来。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语句十分优美,教师在课上选名家朗读的音频播放给大家听,让学生感受其中充沛的情感。让大家欣赏完朗读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音频上好的朗读方式,注意对情感的把握,以及断句等朗读技巧。这种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还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

学生的普通话也是在听中慢慢学习的,学生很容易受家乡方言的影响,或者受同学的口音影响,语文教师要给学生纠正口音,多给学生听标准的普通话音频,小学生这个阶段口音很好纠正,也要及时纠正,从小让每个小学生在说话方面全部树立正确的意识,不仅说话流利通顺,还能让普通话一直延传下去。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做不到静下心读书,教师就可以在课间,或者午饭时间给学生播放美文,有教育意义故事的音频。学生慢慢被听到的内容吸引,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行动上的策略
        能够动起来的课堂我想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小学生还是爱玩的,教师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游戏吸引学生参加进来,一方面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策划出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提升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课本内容情景再现,学生角色扮演,读出书本台词还要揣摩书中角色的神态以及心理状态。这对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师要把控好课堂的进度,不能耽误太长的时间教学效率不高,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多感官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支着脑袋听,语文教学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听不进去教师也没有成就感,讲的很疲惫。在新型的多感官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营造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游戏为一体的新型课堂。轻松有趣的课堂充满极大的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也会有更多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要与学生融洽相处,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尊重。课堂想要顺利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教师给学生构建多感官教学课堂,组织学生参与进课堂要求教师多一些耐心,专心,尽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由于课堂上师生之年积极互动,极大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成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身心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工具人,也不是只想考上家长心仪大学的没有灵魂的学生。在这样热情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的学生,会真正喜欢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是盲目被动的学习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2.拓宽了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多感官教学法,给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较大的帮助,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教师使用多媒体等给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拓展,教师可以在学习一篇文章前让学生了解作者,学生理解了人物背景更容易了解文章主旨,而且给学生进行了知识普及。教师讲解名山大川给学生放视频,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见识到祖国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参与文章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美有更深的感受。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游戏中帮助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在公众面前的胆怯心理,让学生有勇气展示自己,更好认识自己。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教师给学生上课除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用语文,而且在演说、书法比赛、黑板报、小学生作文征集大赛等等活动都与语文分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如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们鼓励教师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同所以教师在开展多感官教学法课堂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樊玉.多感官参与下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初探[J].新智慧,2019(24):79.
        [2]毛泽洲.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03):65-66.
        [3]楼琦君.语文教学环境下多感官学习法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15):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