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胡恩学
[导读]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实施个性化教学
        胡恩学
        安徽省太和县桑营镇中心学校  236000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时间、空间,这也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创造了可能。本文首先针对个性化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再就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前言: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大特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是积极的、活跃的、开放的、自由的。在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均享有发表自由言论的权利,教师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固定答案对学生进行约束。相反,教师应当秉持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尤其是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学内涵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需要、特长、兴趣和个性进行施教的教学手段。这与当前新课改强调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相符,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实施个性化教学,目的是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过程,有更多独立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更完整的人格,让学生有更突出的能力和更健康的身心。
二、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课堂导入,营造轻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初中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课前乱”现象。虽然上课铃响,但是仍然有学生在说着课间未说完的话,做着课间未做完的事。即使教师不断强调纪律,但是仍然有学生不能快速调整好状态。此外,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即使知道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答案,但是不敢应声。对于教师讲的内容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不敢说出来。这些问题对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精彩的课堂导入。一方面,这样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接下来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2]。另一方面,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营造轻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等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身心放松,这可以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打好基础。例如,在讲解《黄河颂》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黄河之水滚滚奔腾的视频画面,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又如,在讲解《背影》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父亲》等,营造出浓郁的亲情氛围。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的课堂导入,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并且为学生营造轻松、个性、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牢固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境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完全沦为机械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并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这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受到抑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并且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3]。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可以在这样的信息化课堂上结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壶口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网络上有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图片,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视觉体验,说一说课文中的语言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营造出来的,让学生结合视频自主赏析文章语言特色。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加上直观影像的辅助,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又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桃花源景区的图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关于十里桃林的片段,让学生获得身历其境之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桃花源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是很多人向往并且渴望生活的地方。陶渊明写这篇文章,有的人说通过文章可以看出他积极、乐观,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是也有的人说通过文章可以看出他消极、悲观,想逃避现世。你是怎样认为的?”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4]。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升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性,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文本深入挖掘资源,以此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引进资源,合理增加信息量,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为了响应新课改倡导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将这项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尤其在古诗词、文言文教学中,由于这些古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信息量较大,要想做到完全掌握必须要充分了解其背景知识。如讲解《醉翁亭记》一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全面、深入挖掘与《醉翁亭记》有关的信息,包括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各自收集的信息。对于分享内容较多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学习《醉翁亭记》一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还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学习做到深入、全面、高效。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于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显著效果。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效能,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课堂导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扩大课堂信息容量,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广,使学生获得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莉.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64-165.
        [2]苏炳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的思考[J].学周刊,2019(10):152.
        [3]潘艳荔.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以两节语文公开课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4):49-50.
        [4]陆兰香.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59.
        [5]周凯.试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1):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