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凤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213127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知识量的增加以及自己阅读经验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当前,社会在改革,教育也在改革,语文阅读方式也需要革新。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通过巧妙设置议题,组合课内外的阅读文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增添活力。但是,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依旧使用较为单一的阅读方式,对群文阅读教学比较陌生,也没有将群文阅读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阅读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为了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及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多篇阅读中,增强语文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确定阅读主题,选择阅读内容
主题是群文阅读进行组文的关键,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也影响到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质量。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群文阅读,需要教师提前为学生确定好阅读主题,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把握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再以阅读主题为基础,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学生所面对的阅读内容,都是具有相同主题的阅读文本,更容易带动学生的阅读神经,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开展阅读之前,教师要确定阅读主题,根据文章主题来选择阅读内容,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只有一个地球》这部分语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利用群文阅读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在语文阅读中,由于这篇文章是通过围绕“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阅读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将《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等阅读内容进行组合,并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和本篇文章有关的诗集和文章,并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态度。最后,教师可以结合群文阅读活动,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阅读感知,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为学生确定阅读主题之后,学生的阅读内容变得丰富起来,阅读效率也会增强,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更新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相比较单篇阅读来说,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的升级,而阅读方法也需要不断升级和革新。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方法中,逐字逐句的阅读是教师经常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这种阅读方法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鉴赏文章的内容。但是,这样的阅读方式只适用于单篇阅读,无法满足群文阅读教学。并且,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不到提升,相应的,阅读效果也会降低。因此,教师要更新阅读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群文阅读的方法。既满足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水平。
例如,在群文阅读中,阅读方法不能局限于一种方式,需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精读一篇文本,掌握其中的学法,然后再略读一组文本进行运用的话,可以在第一篇阅读中,通过快速默读的方式,来了解文章的整体,再以精读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了解文章概况;另外一组文本,则可以在快速浏览的方式下,进行整体阅读。当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哪方面进行阅读,找到其中的异同点,用跳读、联读、比较阅读的方式,将不重要的信息略过,结合教师的提示快速寻找重要信息,进行梳理和比较。
在文本中,有很多地方具有语言特色,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感悟其中的作者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感受,深化情感,体验其中的语言魅力,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让学生运用丰富的阅读方法来对待群文阅读,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会自愿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感悟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水平。
三、开展小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下,教师逐渐开始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探究、合作、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将小组合作运用到群文教学中,既能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对组合文本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还能把握不同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感悟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学生对群文阅读的认知,完善相应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教师就利用小组阅读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深化群文阅读。如,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指派一名小组长。这名组长的任务是为小组成员分配文章。并且,可以为组员设计问题:“本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读完故事之后,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启发和感受?”“结合相应资料,谈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等问题。将问题带给学生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让学生从互联网中搜集材料、去图书馆找相应书籍、询问教师等。最后,小组长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整合到一起。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解决了阅读方面的疑难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深化群文阅读,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四、设置阅读问题,理解阅读内容
问题是求知欲的来源,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在语文阅读中,问题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最好途径,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知识,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提升自己对知识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设置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设计方式,适合学生的阅读思维,学习的探究能力也能有效培养,为未来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例如,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设置的阅读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还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文章《月光曲》为例。在本篇阅读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探索类的问题。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第二段散步场景中出现了‘茅屋’,这个茅屋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人?谁弹奏的曲子?”“当贝多芬进去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贝多芬为什么要给他们弹奏这首《月光奏鸣曲》?当盲姑娘听到这首歌曲后,又是什么样的反应?贝多芬是怎样回答她的?”等问题。当然,这些探索类的问题,也可以适用到相同主题的文章中。这样为学生设置阅读问题,能让学生不再恐惧阅读,学生会乐于加入到阅读活动中,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且,在问题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语文阅读教学弊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切实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群文阅读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通过确定阅读主题、整合阅读方法、开展小组阅读以及设置阅读问题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只有突破单篇阅读的限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一种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任培江,许佳妮,王雁玲.群文阅读课型及通用教学模块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0):4-7+2.
[2]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13-17.
[3]杜小琴,王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坛,2016(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