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孙建德
[导读]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开端,也是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孙建德
        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中心小学
        摘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开端,也是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是需要条件的,首先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他们的自我掌控力还不够强,专注力不够持久。这就需要教师侧重地进行指导,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特性展开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整,开展个性化教学。并且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会他们怎样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以下对当前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趣味。小学生年纪尚小,正是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时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许多教师没用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对教学的作用,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枯燥无味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倾听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过程,课堂上都是鸡同鸭讲,老师在堂上讲学生在堂下讲,课堂氛围一团糟,学生自然是没有兴趣学习,更别提自主学习了。
        2.没有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前提,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才会向自主学习付诸行动。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开端,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中,都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识的培养,这样剂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课前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不仅只是要留当前课程的作业,还要为下节课的预习增设提问,引导学生对下节课进行预习。通过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能知道下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因为老师设置的问题一般都会在课本里直接找到答案,所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预习下节课,为下节课的课前预习节省了时间,同时因为学生了解了课程大致内容,会更加容易的跟上老师授课的节奏。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而正确的预习的方法是养成预习习惯的催化剂。教师可以提出几个能够引出下节课内容的问题,接着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下节课的内容里找答案,循序渐进的带着学生进入下一课的新内容。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困扰。学生心情好了自然就会愿意接受新事物,所以活跃,愉快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有利条件,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愿意接受知识的传播,与同学之间愉悦的交流。因此,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建设,根据学生特点,营造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自愿的、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堂上,老师首先提出问题:金色的巴掌是什么,有谁知道直接站起来回答。这时认真完成复习作业的同学就会争先恐后的站起来抢答,课堂气氛一下就被烘托起来,那些注意力还没集中的同学也就会被同学们的状态带回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引导互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同龄人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快速认识,用同龄人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所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要比师生之间交流顺畅的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互相采纳,还可以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比如在学习《花的学校》这一课时,让学生们自动分组,互相交流对诗歌的哪部分记忆最深刻,想象一下第六句的画面,交流一下每个人想象的画面有什么不同。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服务进行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基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能力并不会太高,只是老师告诉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以后长远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例如在有感情的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范读,告诉学生哪里是作者感情表达最充分的,如果换作是你,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从哪段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事情的转折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去探索文章,在遇到类似的文章学生就会知道该从哪些地方理解文章。
        5.组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动手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与只是更加亲近的接触,可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感受能力,相比枯燥无味的讲课方式,实践活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秋天的雨》这一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最好先看看天气预报,选择在雨天进行,以操场的主席台为教室,让学生们对秋天的雨进行观察,并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秋天的雨有哪些特点,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雨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6.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制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乡下人家》这节课时,我们无法带学生们去乡下观察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察那里的生活环境,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料,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形式把乡下生活展示给学生,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的有感情阅读把学生代入到课文环境中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当下的情景。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增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7.教会学生课后复习的方法
        课后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基础,预习和复习同样重要,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再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特定的记忆方式对知识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完善的自我掌控能力,对知识的整理和记忆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怎样去复习,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把知识的重难点加以标注提醒,着重复习,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放松,不要太多作业,劳逸结合。也可以培养学生整理笔记得习惯,把课堂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后作业的时候方便对知识进行快速的复习和梳理。
总结
        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灌输给他们科学的学习理念。教师要从多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展兴趣教学,让学生爱上语文,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花香,严笃桢.论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6):55-56.
        [2] 魏九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