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上)   作者:宋艳丽
[导读]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计划
        宋艳丽
        河南省周口市经济开发区黄泛区育红小学   466632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计划,阅读的文本不能太深奥,但也应该有其所表达的思想与内涵,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高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们的阅读视野,从而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阅读为载体,对讨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方法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阅读;问题原因;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训练,打造生动有感染力的阅读教学情景,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开展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景创设,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整合阅读思维,运用综合实践的方式来增强阅读层次以及进行家庭配合的阅读教学,构开展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的问题和原因:
        当代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致较低,当下社会存在这许多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物质时代、商品社会的社会风气洗刷着整个社会,学生所处这个社会,有时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过于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对于精神世界的构建欠缺,自主阅读的意识较低。现在,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需要正确处理自己与网络的关系,合理利用网络,妥善安排时间,认真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也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
        除了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和积累较少的原因之外,一些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比较低,文学修养不足,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和拓展,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对学生态度严肃,这也是构成学生缺乏阅读积极性的一个原因。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打好阅读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将汉字与图片相整合,增强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心、手、口、脑等各个器官。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个字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这个字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联想、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的方法,来增进学生的理解,让学更容易的学习汉字,运用图片教学法更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联系起来。大量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识字量较少,很难提升阅读的效率,只有学生将识字量提上去,学生的也读速度才会更快,学生的阅读深度也可以增强,这是一个前提。
        (二)开展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景创设,提升阅读的兴趣
        创设生动阅读情景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法,课堂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有趣,教师也多采取新兴的科学信息手法来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声色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更好的感知丰富的文学作品。创设生动阅读情景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学生通过声音、色彩、画面等多个方面来体会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感情,赏析其中的人物性格,从而更好的阅读课文的内容,使课堂更加活灵活现,提升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景创设。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只可爱的小乌鸦,小乌鸦喝水的动画活灵活现,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不同的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我提问“假设你是小乌鸦,你是怎么想的呢?请你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进行阅读,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们合理的开展了二次阅读,提升了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调动学习热情。


        (三)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整合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整合阅读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内容不断探析。小学课本的阅读文章中,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这些文章有的是采用了时间顺序描写,有的采用空间顺序描写,有的采用逻辑顺序描写,针对文章的结构形式,语文教师就可以将文章中的重点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的元素,将每一个时间地点进行罗列,指导学生捋清思维。逻辑导图以及简洁直观、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群文阅读逻辑思维,又提升了学生对于阅读的速度。
        例如,在讲解《黄山奇石》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以提问讨论的形式的课堂,整合学生的阅读思维。我先为学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一下黄山,为课文埋下伏笔,并在视频播放前设置教学讨论问题,“你都发现哪些奇石呢?为什么说这些石头很神奇呢?它们都像什么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更好的整理出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又主动的发掘出新的问题,理解文章的深意,让学生有逻辑地带着问题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
        (四)运用综合实践的方式来增强阅读层次,提升阅读质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无效阅读吞噬着青少年,阅读书籍品质的高低、阅读习惯的好坏、阅读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高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及时遏制学生持续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的现象。为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读书角”、“精读书房”、“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并与其他人分享心得,加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例如,在讲解《咏柳》一诗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综合实践的阅读课堂。我着重讲解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讲解柳树的形状,春天的景象,然后我提出问题“有谁可以为老师用白话解释一下这两句诗呢?最好用优美的语言,”有学生举手发言,我给予点评并表示鼓励,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描写春天景色事物诗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又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进行积累,增强自己的知识量。教师还可以班会的时间,开展“阅读”的主题班会,请每位学生谈谈近期自己读的一本书,说说推荐理由等。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阅读的畏难心理,提升阅读质量。
        (五)进行家庭配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要有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家长多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家为学生做好示范。基于年龄的考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应该强调认真仔细为基础,教师和家长要教导学生阅读时不漏字、不串行,教师要为学生做良好典范,在课堂上,在家中为孩子进行示范朗读,让孩子们多听、多读、多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多思考,单纯的阅读记忆浅,学生印象不深刻,但当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多思考的时候,孩子对于所读到读到内容就会加深印象。学生的阅读要简单为主,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书籍的热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要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开展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景创设,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整合阅读思维,运用综合实践的方式来增强阅读层次,进行家庭配合的阅读教学,不断打造优质的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国东.简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径[J].才智,2012(18):83.
        [2]付小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才智,2015(18):113.
        [3]谢宁.音律,让语文课堂灵动生辉[J].教育观察,2016,9(23):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