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添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中学 广东 梅州,514755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并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问题研究;措施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学习数学信心不足
多数学生在面对学科问题时,难以形成较为积极的挑战和探索心理,而是不自主地回避,这样更难以形成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诸多的学科知识点,也无法形成有序的内在逻辑性,更难以将知识点对应到具体的应用途径中。学生对学科练习任务无法形成更大的兴趣。从实践效果可知,学生更乐于接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信息和经验,而在课堂中获取的学科理论难以激发其产生探索的热情,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应用于学科理论的研究中,对学科学习活动规划不明确,对教师所强调的重难点内容关注力不足,课堂表现较为被动,对核心知识信息也难以深度把握,无法获得更高水平的解题能力,在学科思维等方面也难以形成更为系统的锻炼和提升。
1.2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
在教改背景下,数学学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冲击,新理念不断增加教法的合理性因素,但学科教师在此方面的体会和运用效果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如教师仍更为重视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整个教学过程仍以单向信息的传输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既定的理论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法更多设置实践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度不足,教学态度仍然多为训导,难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和技能,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无法积极调动思维能力解决多样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也无法获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学生间鲜少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教师更为追求标准化的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个体特征重视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一直难以提升。
2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2.1层次分明,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个阶段性的教学活动均需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因此学科教学活动的具体设置也需遵循这一规律。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之前,先向学生明确该部分活动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并将关键信息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重视。此后再开展核心内容的细致讲解,便可使学生在明确方向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师可通过个性化的语音、动作或者教学用具等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个人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内化知识信息,使学生在兴趣所形成的内驱力的作用下高效接受未知信息,并将其纳入已构建的知识体系中。
如进行《椭圆》部分内容的讲授时,该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概念和对应的计算方程,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方程的化简方法。对此,教师可列举太阳、卫星等运行轨道,或者生活中圆盘影子等现象来为学生呈现椭圆的整体认知,并落实到具体的概念表述中,从而让学生以理性的思维认知椭圆。为了让学生科学认知椭圆的概念,教师可先准备一根线和两个钉子,取两个固定点,两点间的距离小于线长。此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椭圆。完成上述实践后,教师再确定两个固定点,两点间的距离大于线长,让学生按照上次要求进行画圆操作。通过对比,学生便可自主总结出绘制椭圆的经验和注意事项,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椭圆的定义表述。又如,学生会在方程化简方面遇到一定的障碍,教师对此可进行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借助化简根号式子的方式,对方程进行处理后进行开平方运算,便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2.2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具体规划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着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规划和设计,即重点凸显学生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当前教师需首先在理念层面主动摒弃“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知识内容有机融入具体的案例中,经过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思路,探索出其中的规律。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产生和来源,从而掌握知识形成的本质。
2.3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启发引导学生
学习与思考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辅助和依存关系。如果学生单纯学习而缺乏深入地思考,那么在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便难以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单纯运用思考能力而缺乏实际的学习过程,也难以对思维提供坚实的基础。可见,高效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需将学习与思考结合应用,在二者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推测,从而不断挖掘出知识内容的本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运用思维能力,系统整理知识散点,建立知识内在的关联关系。如果学生缺乏有效地思考,那么便难以总结出知识中存在的内在关联性,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难以准确运用知识信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在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倡导学生运用思考能力参与学习活动中,在获取知识点的同时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具体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需向学生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学生可通过计划设置更为明确的目标,按照合理的时间和程序设置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从而不断克服学习障碍,获得预期的知识信息与学科能力。计划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能够从长远和短期多个角度设置明确的目标,学生也需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落实,不断提升个人坚持学习和不断探索的意志品质。预习环节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状态,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化理解。课前预习不但能够为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搭建平台,还可全面培养学生产生学科知识的探索兴趣,以主动的意识参与学习活动。预习需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争取在教师正式授课前,将既定的学科知识提前掌握,重点研究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并形成问题到课堂解决。复习环节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部分。学生可在接受课堂教学之后,再次深化掌握教材知识,全面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深化理解,并对相应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将复习心得与体验记录下来,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
2.5完善习题的讲解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复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尝试进行知识迁移,为之后的解题教学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在问题引入这一环节做一定的优化,将问题中的趣味性激发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学习概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讲一讲概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更好地引入习题。最后,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举一反三,将问题通过变式的方法,构建出一个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牢固掌握题目的解题思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结合教材和日常笔记,对阶段性的知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整理,从而形成知识的关联性。从实际分析,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从多层次进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化领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实践研究能力,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浩.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3):0160-0160.
[2]周新尚.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6):P.182-182.
[3]黄俊奎.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以及解决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9).
[4]夏建芬.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 v.28;No.705(07):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