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期   作者:孙雨淞
[导读]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掌握此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孙雨淞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掌握此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情况创造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数形结合理念的渗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数学思想,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意识和习惯,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1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用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相互转化和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的方法,在数形结合过程中图形的性质、关系都可以作为抽象数学语言和数量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反过来,数形结合能够借助数学语言、数量关系给予学生更加严谨的图形性质表达,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了解图形关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内,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将数学问题由难化简,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1]。
2小学数学教育数形结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过度重视计算,忽视了数形结合的教育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进行数学学习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在教师的实际教育过程里,很多时候并没有进行数形结合,而是采用单纯的练习题的方式,促进学生通过不断的联系,实现熟能生巧,现阶段在数学教育中,有很多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这种过于重视计算,忽视数形结合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长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
        2.2数形结合方法单一
        在现阶段的教师教学的过程里,按照教具以及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数学教育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了单一的缺点,比如单纯的使用教具,和实际的生活中的图形结合不紧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门以及窗户等等长方形的物体,和日常使用的锅是圆形的物体,不仅仅在教育的过程中启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寻找其中的运算规律,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优越性
        3.1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提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体系,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数学具备着很强的关联性,数学的抽象概念和抽象公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换而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的知识架构当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并且运用数学的思维和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必定要建立多种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就是小学数学思想当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
        3.2有助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习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广数形结合这一重要工具,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将部分知识点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串联、展示、诱导、启发,就会使学生轻松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发学生独有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


        3.3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全面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编者大都根据图形呈现的方式来说明、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利用“形”来指导“数”,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水平,此时教者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来说明“形”,使图形的教学更严谨、更科学,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
4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4.1注重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因为年龄、心智的限制,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对最纯粹的数学式教学缺少相应的耐心,但他们对新奇的人和事却比较敏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导入数形结合的理念,通过多种教学载体的成功应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相关的教学场景,就能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直观的教具、学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抽象难懂的“数学”形象化、具体化。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直观的教具、学具非常契合这一规律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载体的灵活运用,就能使教师由“主角”变成“配角”,学生能变“被动听”为“主动学”,让学生手、眼、口、脑“总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感官的参与,从表象入手,对数学问题产生直观的理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了解蕴含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
        4.2图形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不同的数,初次接触到这些概念时,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这时需要借助图形将“数”形象化,帮助他们理解,并建立数的概念和数的认识体系。例如,在初步认识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将一块馅饼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每部分是多少?用什么数来表示?老师用一个圆表示这块饼,然后让学生将其平均分成两份,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平均分“一些物体”的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定义。在学习其它数的概念时,我们也常使用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数与形的相互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概念教学变得轻松有趣[4]。
        4.3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当存在隐藏的内涵条件和逻辑关系时,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借助图形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它不但能将所有的条件直观地呈现出来,还可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得到最后的结果。所以图形不再仅仅是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它已经成为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使用图形来帮助分析,则更容易解决该问题。如:学校共有学生5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不用线段图来分析,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是很困难的。因此,线段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帮手”,利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各种已知数量,可以使我们成功地找到隐藏的数量关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轻松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化的概念具象化,将原本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另外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丹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张启凤.“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3]张喜文.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19-220.
[4]田丹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5]刘晓宇.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四年级的渗透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