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期   作者:张爱娇
[导读]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张爱娇
        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合理的反思性思维,也是学生所需培养的思维品质之一。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和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都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想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还提出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要求教师要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求真,提升学生对事物或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收获真知,进而实现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批判思维培养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在面对现实事物的时候不盲从,有自己见解和想法,具备存疑的态度,针对内心的疑问提出建设性的疑问,然后通过有效的搜集和探索去证实自己的想法。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正视学生对教材内容或者教师所讲内容提出的质疑,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1]。另外,教师还需要挖掘教材内容和社会新闻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的观点或者事件,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将为什么?怎么样?挂在嘴边,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除此之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进行逆向的思考推理,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玩网络游戏给你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面对网络诱惑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办?”也可以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思考“现在同学们知道网络游戏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这么多困扰,那在面对网络游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问题中探索真相,保持一颗求真的心,进而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连接生活实际,是批判思维的提升路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全部都是从小学生所能接触或者所了解的一些生活现象中提取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时候也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连接起来,不仅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质疑和思考,还要引导学生透过教材知识联系生活本质,用批判的视角对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然后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也可以让小学生在相似的现象出现时,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2]。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马路上行走或者在室外玩耍时应不应该随地吐痰;吃外卖时的外卖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否环保;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等等。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反思性的思维,需要学生敢于自知,勇于自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坚强的意志,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三、指正思维误区,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会涉及很多生活现象,在一些普遍的生活现象中会让人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态。小学生在判断事物对错的时候经常会参考其他人或者身边成年人的意见,很容易进入一种思想误区,就是“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这种盲从的心态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克星,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指正,培养学生正确、独立、科学的思维品质[3]。比如:在学习交通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在红灯亮起的时候,不管你是在乘车、骑车还是行走都必须停下来,那种骑车或者走路闯红灯的行为是不对的。或者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点一桌子菜,然后吃不完也不会打包,直接就被饭店清理后扔掉了,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要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浪费粮食。这样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明确的法律条例约束,是道德意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时候要纠正学生这样的思维误区,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也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质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实际生活现象与教材知识连接起来,然后有效的帮助学生指出道德意识上的思维误区,让学生养成对事物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的良好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渝萍. 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1):1-1.
[2]唐隽菁. 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三条路径[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2019,(1):13-15.
[3]陈静.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天津教育, 2020, No.603(6):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