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课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育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极为关键,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老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育中凭借有效指导,带动质疑意识;凭借生物实验,构建质疑情境;凭借生活实践,提出质疑问题;凭借趣味节课,提高质疑思维的措施,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前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中可以了解到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单从生物来说,它是理科中具备探索性的课程,生物课程发展借助质疑与探索。而在进行高中生物教育过程中,老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质疑的精神。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生物内容进行质疑,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老师应当以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前提,运用具备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来刺激出学生质疑与探索的激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
一、凭借有效指导。带动质疑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被大家所注重,它需要老师以指导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育,真正的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针对于此,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思索问题,同时在探索不断发掘出新的问题。这真正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师生的地位,从而落实更加有效的课堂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老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教育:第一,应当充分运用教育过程诱导学生质疑即将学习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要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最关键的是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这不单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需要学生参与的。使得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指导学生,从而落实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锻炼。此外,要常用课堂总结,使得学生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染色体变异与运用”这一课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育方法播放蜜蜂的繁衍郭晨,借此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感觉到蜜蜂的受精卵会成长成公蜂与蜂王,并且蜜蜂体内细胞包含三十二条染色体;那些没有受精的卵细胞会成长为雄蜂,雄蜂体内细胞有十六条染色体。这类视频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聚精会神的参与学习,同时还是湿的学生质疑蜂王、工蜂与雄峰的成长过程的区别,从而构成问题,例如未受精的卵细胞成长为雄峰,那么这一发育中,减数分裂是怎么开展的?针对于此,学生会在主动发现问题的前提下自发思索,同时与同学沟通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种由卵细胞进化而成的雄峰,它的减数分裂存在特定性,一些学生认为与自然环境有关,致使相同的染色体进化成的最终状态有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有效引领学生沉浸 在课堂问题的思考中,不但趣味性十足,还能够确保课堂的效果。在这一基础上,在及时开展单倍体知识的讲解,借此引导学生独自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但了解了生物知识,并且有效锻炼了自身的质疑能力[1]。
二、凭借生物实验,构建质疑情境
生物与实验有着密切的关联,就像水与鱼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给老师带来了教育思路,那就是充分发挥实验的价值开展教育,并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在实验中对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实验结合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生物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针对于此,也应当以实验的方法来印证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大家在教育不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概念时都会出现理解难度高的情况。对于此,老师应当与实验相结合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思索。比如在“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这一课教育中,老师在对学生质疑能力进行锻炼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开展教育。
总的来说,就是先使学生对洋葱压片进行观察,从而察觉到:在洋葱表皮加上盖玻片,之后用载玻片在上面压过后,再去下载玻片,就会使得盖玻片与洋葱表皮一起出现位移,从而干扰到实验效果。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而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想要独自解决,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老师应当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沟通,小组学生共同思考得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实验效果更加,还能够在自主真实可靠。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学习,不但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兴趣,还能够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之中学会“实验出真知”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鼓励,从而以实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协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并且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目的的有效达成。
三、凭借生活实践,提出质疑问题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课程,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更加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老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与生物息息相关的事物,刺激学生更好的进行质疑。比如,“植物膜的功能与渗透作用”这一内容教育之中,为了引导学生对相应知识点进行探索,老师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构建教育情境,比如学生较为熟悉的糖腌番茄与凉拌黄瓜,为什么过一会在盘子中会分泌出水分?怎么才能够保持蔬菜的新鲜程度?这种类型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思索就能够了解,细胞不但会失水,并且也能够汲取水分。在这一认知基础上,老师再以更加深奥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比如庄稼所发育的环境是盐碱地时,为什么无法健康的发育?庄稼施肥过度,为什么会出现烧苗情况?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不但能够是学生出现的质疑源自生物角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学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质疑能力也会随着锻炼而不断提升。
四、凭借趣味节课,提高质疑思维
要使得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维持较高的兴趣性,不但要重视引入新内容时的吸引力,还应当使得课堂的结束值得深思。这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知识内容,巩固重点知识点。这就表明课堂结束环节的设计会干扰课堂教育质量,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价值不可或缺。比如,在“人类遗传病的优生”这一课教育中,结束时,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医生与患者,由学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带来意见,病例1:一对夫妻到医院进行产检,因为南方多出现缺少维生素D的拘偻病情况。因此这对夫妻想了解到宝宝会不会受到影响。于是,向医生提出问题。病例2:有一对生过先天性残疾的夫妻到医院咨询医生,他们可不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医生表示最好不要这么做,假如你是医生,你会建议病人怎么做呢?通过这一教育方式,老师的设计的节课内容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开展主动总结,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高质疑能力,从而使得教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2]。
结语:总而言之,老师应当紧跟新课程改革对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的需求,以引导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运用生活与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锻炼。但是,“质疑”务必确保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此时,要把控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免出现“满堂问题”的情况,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开拓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魏方明.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四借助"[J]. 教育观察, 2019, 008(033):P.60-61.
[2]马建宏.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四借助"[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000(0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