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国
重庆市北碚区云山小学 400712
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数学学困生转化,要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走进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成因做好把握,针对性的做好教学引导,使数学学困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及交流,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使小学数学学困生有效地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加强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提升策略
前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困生的成因做好把握,从而联系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做好学困生转化,使学困生走出困境,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关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提升,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困生予以特殊的关注,联系学困生学习的问题,针对性的做好教学引导,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困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扭转学困生面临的尴尬境地,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加强沟通交流,把握学困生实际问题
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要与学困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和学困生成为好朋友,走进学困生的内心,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做好针对性把握,使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1]。为了有效地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积极寻找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且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过程中,对学困生保持积极、热情、良好的态度,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学困生对教师的抵触,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使教师加深对学困生个性化特点的有效把握,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提升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使学困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以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2]。
例如,在与学困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与数学学困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像是朋友一样,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使学困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教师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如与学困生沟通和交流时,教师要与学困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学困生的问题,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的“闪光点”进行把握,发挥学困生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学困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扭转不利局面,引导学困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逐渐走出学困生这一困境,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来看,由于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丧失兴趣,渐渐沦为数学学困生。因此,在改变学困生问题,提升学困生学习效果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困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把握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深刻研读,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进行有效地应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
联系学困生的情况来看,学困生学习困难,单单依靠自己无法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3]。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合作学习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将学困生与学优生进行结合,将他们分在一个小组,由学优生带着学困生进行学习,并对学困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事先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联系正方形面积知识,将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进行有效地联系,借助单位面积为1的正方形摆出长方形,实现教学的动态化发展。之后,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优生带动组内成员进行探讨学习,使学困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做好把握,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加深学困生的理解及内化,夯实数学知识学习,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目标。
三、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提升,要注重对新的教学理论进行有效运用。联系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论来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有助于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及理解难度,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更加有效地学习及理解[4]。在提升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方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逐渐建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改变学困生问题[5]。
例如,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使学困生的数学应用题的内容及意思进行有效了解,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如结合相遇问题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困生的生活经验,如学困生A和学困生B早上7点同时从家出发,早上7点半的时候在校门口同时相遇。通过联系生活场景,使学困生对相遇问题的概念及内容进行理解,为学困生解决数学相遇类的应用题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学困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简单,从而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理解及掌握,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实现学困生转化目标。
结束语:总之,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提升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学困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把握,与学困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才能够“对症下药”,引导学困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为学困生有效地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兴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训练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20.
[2]杨七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27.
[3]陈绍甫.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6.
[4]赵涛.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41.
[5]杨敏敏.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