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靖逸小学 531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数学能力,让小学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懂得用思维数学思考现实问题,形成对数学的强烈求知欲,充分掌握学习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要在教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起到启蒙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深入的认知,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所以,数学思想方法在小数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必不可少。
【关键词】高效 课堂 思维 方法 渗透
一、思维数学对教学工作的作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面,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需求,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对教学难度和进度进行调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适当学习小学思维数学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在校的成绩全面提高,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自信培养。思维数学是依靠充分发挥孩子左右脑潜能,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钻研学习,并且通过这样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数学,不但符合我国当下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的焦虑心理。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喜欢钻研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全方位地学习思考并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思维数学培养的是小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立体感、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统计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等多种才能,培养小学学生数学思维、树立小学学生的数学价值观。思维数学学习内容都有:找规律、画图解题、凑整速算、重叠问题、等量代换简便运算问题、盈亏问题、行程问题,日期计算问题,错中求解、盈亏问题、假设法解题等等。数学问题是神奇的、富有魅力的,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探索的欲望,就会沉迷于奇妙的数学世界里。
二、探究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想象让思维有更多的拓展空间,数学里有很多值得被发现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发现其中的奥秘。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练习中做到行云流水,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数学里有很多乐趣,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净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开展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活动,将书本知识延申到实践活动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里有很多乐趣,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净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开展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活动,将书本知识延申到实践活动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书本教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发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勇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也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长久的发展会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让学生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是隐性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进行深入挖掘,而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挖掘不够深入、全面,这导致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脱离。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该丰富其知识,并且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使其隐现于教材的内容可以全面地、成系统地呈现出来。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进:第一,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研室专题备课活动。例如,让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一起研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隐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什么迁移和同化作用。第二,学校可以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讲课比赛,或者数学史实、数学思想方面的竞赛等。让学校充满这样的氛围,这样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自主地去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使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效果更佳。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讲《植树问题》时,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考虑到学生已经五年级,对实际生活中问题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解决,并且已经有了其他问题探索的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发现规律,总结出“植树问题”中出现两端都种植、一端种植一端不种植、两端都不种植等情况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渗透模型思想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解题灵活性高,敏捷性高的学生,老师应该安排更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而不是跟随班级统一的进度发展。当然,创造性思维低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低等题目逐渐训练,而不能大锅饭式教育。如果老师进行统一式教育,硬把创新向学生的脑子里灌输,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急躁,要做到适度有趣,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给予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的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长期坚持,这样最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应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童家荣.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王永春.小学数学于数学思想方法
【3】水临东.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