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张小红 许婧
[导读] 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教育软件的广泛普及,如今线上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张小红 许婧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教育软件的广泛普及,如今线上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C语言课程本就依托于计算机展开操作学习,线上教学的发展使得C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线下教学的精进,线上教学的广泛发展使得C语言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混合教学模式下的C语言课程也迅速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C语言课程
        
        伴随就业压力和社会需求,国家和社会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学方式引导下如何掌握线上教学技术开展好 C 语言课程对计算机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在大学课堂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精进线下教学的方法,利用线上教学的便捷,契合学生们的兴趣点,将枯燥的计算机知识生动呈现。
        一、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下+线上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是当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热点,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信息化的更新和完善大力推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2019年底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出现,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大、中、小学推迟春季学期开学的时间,具体开学日期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为准,且于同月29日发出倡议,要求各地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系统,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工作。在疫情期间,全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同对抗疫情,在保证生命、保证安全、保证健康以及保证经济的有序恢复的同时,更要保证教育。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宗旨下,史上规模最大的线上教学模式迅速开展起来,全国各地学校积极推广线上教学方式。在这种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是必要的,并且经过教学的实践之后摸索出了线上教学的独特方式。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讲,线上教学确实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因此忽视线下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提升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混合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新要求
        (一)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涉及软件的相关操作,还要关注到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讲授 C 语言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任课教师应当熟练运用课程应用到的相关软件,在正式授课之前研究明白其授课功能,充分发挥各部分功能的最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借助某一平台或软件展开授课时要注意提前学习其操作,了解其功能,不要拖到课堂上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第二,任课教师应当合理安排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时间安排,线上的网络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回放,C 语言课程又是需要跟随教师逐步学习的课程,线上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操作再前进,操作学习较慢的学生可随时暂停学习并且反复观看相关操作,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的进度;
        第三,任课教师还应当做好线上网络学习与教师授课的衔接,教师选取的线上课程要在实际课堂中检查和指导,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质量,再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做出课程调整。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授课形式;
        第四,任课教师应当积极优化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两种学习方式交互使用的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更高,学生学习时的自觉程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做到:
        第一,积极主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线上授课教师的教学监督难以展开,学生自身要树立自我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及时反馈自身学习情况,在线学习时教师需要同时面对诸多学生,可能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位学生地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联系任课教师,有疑惑抓紧联系教师及时解决;
        第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线网络课堂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机会,学生就需要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将优质地线上课程当成无用的任务;
        第四,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任何时候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将要我学,早早的转化成我要学才能不断发展由量变实现质变,实现突破性发展。
        三、C 语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1.C 语言课程的翻转课堂
        在混合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能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混合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完成线上的相关学习课程,而只在课上讨论和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众所周知,C 语言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较少,大多是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因此,在学习 C 语言课程时,利用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更可以再操作跟不上教师时,暂停视频一步一步的学习。此外,计算机课程的知识需要是学生自己操作,动手理解,在课上教师统一讲解时,学生会出现进度不一的情况,不会的学生理解较慢可能会拖慢课堂的整体进度也加长学习较快学生的等待时间。若利用计算机在线课程学习,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省去了复杂的操作过程和大把操作时间,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层次领会知识。根据生活实际,更新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案例陈旧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选择直观易懂或应用广泛的案例,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前沿和相关科学问题。课后可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拓宽课堂知识的外延,培养学生的编程素养和计算思维。例如,在讲解环路结构时,结合大多数工科专业开设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延时程序、流光灯程序等,并以数码管转弯显示程序为例,了解该回路的逻辑运算和逻辑结构。结构。以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发更多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数组的应用,让他们了解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和存储的,垃圾邮件过滤、智能手机自动翻译、Siri语音识别等许多人工智能现象的关键算法,核心就是数组数据处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将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由浅入深,使原本抽象难懂的计算方法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指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课堂实验一般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写好作文,而课堂上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试和解决错误的时间,以防止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代码输入上。课堂实验环节的评价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确定的。课外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教师课题等方式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造发明。积极参与。学院提供经费支持,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模式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学习的广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时间的分配
        面对课堂授课方式的丰富,教师要合理规划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又分为同节课教学方式的交替和不同课时教学方式的交替。同节课教学方式的交替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课堂,利用多种形式教授 C 语言课程,充分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后自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分配好短短一节课内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教师讲解时间的比例,以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教明白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同形式课时交替进行授课时,教师要通知好学生网络视频学习的时间范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学习的进度。此外,网络授课和线下授课的间隔时间和间隔次数也要安排合理,如:一次网络课程学习一次课堂授课,及时考察学生的操作水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自己网络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际课堂的考核内容且当节实践课堂也会重点帮助学生解决网络课堂的疑难,之后再一起讨论展开后面知识的学习。
        3.混合模式下灵活学生作业和考核
        C 语言课程本身就是语言借助电脑操作完成学习相关知识的课程,一些知识的学习往往就是需要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答题的方式,检查学生 C 语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再通过提交教师布置的设计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的这些作业都可通过平台提交给老师,教师也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作业状态,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另外,有很多网站和软件拥有较多的题库,教师可利用已开发的网站或软件,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自己学习到的知识。通过线上软件的操作学习,学生们学习拥有一个一个任务节点,让学生明确了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目标,学生每当完成学习任务也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混合式教学也会使得教师在考核评价学生时拥有更多的过程数据,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价学生。
        4.大数据下的混合课堂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线上学习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也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需要更加慎重。面对纷杂的数据和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料教师必须谨慎选择,择优选取。大数据资源时代也给我们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利用线上教育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安排学生新课预习,学习新课,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安排考试等。最后通过收集批改学生作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成绩数据化,通过最终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学习 C 语言课程的薄弱环节,最终通过教师课堂讲课,解决相关问题。C 语言课程是注重操作学习的课程,线上教学提供给教师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
        四、关于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课、学生课后复习是一种重复关系,教师无法获得学生课外学习行为的信息。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线上课前预习、教师线下课堂讲解、学生线上课外学习是一种互补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工具获取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信息并加以利用。更有效地组织线下课程。鉴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多、实用性强,无论是SPOC还是智慧树,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工具,方便教师获取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深入的教学。
        然而,要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线上意识,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否则,会降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连续性,从而破坏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增强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
        (1) 加强对网络学习效果的检测,将网络学习相关数据纳入评估范围。例如,在线下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在网上发布2-3道选择题,测试学生的在线学习内容,时间限制为1分钟,从而督促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2) 加大对网上“旷课”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如果学生多次未能完成在线学习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情况直接取消学生平时的成绩,从而增加学生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
        五、结论
        在“互联网+”的思潮下,计算机专业课程始终走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前列。教学观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领导者。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知识多、实践性强的课程。在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下,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机会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自学内容的反馈灵活组织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C语言程序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体现了学习资源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因此,在三维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时间分散、自由学习、资源共享的交互式创新学习方式。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转化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新观念。
        综上所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运用了信息化网络平台,促进了教育与信息技能的融合。首先,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边界,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随时更新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教带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加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了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最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动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玮. “课堂革命”的本质特点、破解难题与发展趋向[J].南宁: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5):113.
        [2] 赵庆聪 . 基于 SPOC 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以 "C 语言程序设计 " 课程为例 [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3):74-78.
        [3] 高华 , 丁慧琼 .“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3):32-36.
        [4] 高爽 , 贾丽娟 .“C 语言程序设计”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探索与实践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7):45-46.
        [5] 罗小玲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 c 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电脑迷 ,2017(21):16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9-28-4) 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Y191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小红,1974年出生,江西新余人,计算机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