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杜丹青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深入,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创新。
        杜丹青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 东阳322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深入,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创新。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教学事业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就必须重视与关注起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重要性。而从目前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来看,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为例,以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为主要依据,着重探讨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利用网络环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上提供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初一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组织原则
(一)内涵
        合作学习,又被称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实现团体任务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该教学形式最早应用于美国的小组教学当中,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合作学习也被视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当中,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教学成果。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合理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转变以往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而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在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组织原则
        由于合作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策略,这就充分的表明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划分与规划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并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尚不成熟,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会因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而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这不仅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全部教学优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合作学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学组织原则。
二、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学习的路径探究
(一)合理划分小组
        在上文中也着重表述了,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为了能够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优势,初一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起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常见的分组方式主要有两种。
        首先是就近分组,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缩短教师分组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时间的价值。这种分组方法常用于课堂学习任务简单、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

例如,在指导初一学生学习“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教师便可利用就近分组的小组划分方式,让学生在同桌或前后桌之间探讨和总结信息的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共享性以及真伪性等基本特征,从而在提高初一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好的了解与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其次是异质分组,这种分组方式就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上的分组方式,常应用于课堂学习任务复杂、课堂时间充裕的基础上。在这种分组形式下,教师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组,从而在保证小组之间平衡性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处理”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表格处理能力和网络操作技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在学生的推荐或教师的指定下确定一名小组组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设计制作家庭用电记录”的合作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便能够在强化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实现共同进步以及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关注小组的划分以外,同时也要重视起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构建与营造。
        一方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规划,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学科,其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物质环境时,就要从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出发,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性,保证每位学生在上课时都能够正常的使用计算机。
        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心理环境的构建,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并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手段。如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指导与引导,学生便会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从而严重影响初一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这种教学问题出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和教学组织作用。首先,在学生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和教学激励作用。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问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持有尊重、赞赏的教学态度,给予学生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的实践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并且教学效果始终作用在学生身上。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在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价值,教师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集体共同发展和个体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J].新课程,2020,(32):134.
[2]高春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1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