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 周丽
[导读]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把那些古圣先贤的美文当作负担。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周丽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六中学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把那些古圣先贤的美文当作负担。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本文主要针对当下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依据新课程理念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策略  
        文言文无论是在教材中还是在考试中占的比重都很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础阅读能力,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要在文言文作品中,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更要有效地传承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任重而道远。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呢?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是为了高考。的确,文言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学生也清楚文言文学好了,高考语文过百的希望就大了,但我们都知道,学好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古文的一字一句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文言文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总觉得和文言文有距离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我们在讲解时,可以把古文的内容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融入文言文的学习中。比如我们在讲《师说》时,可以告诉学生,《师说》实际上就是韩愈写的一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然后再告诉学生针砭时弊的意思,也就是韩愈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抒发一下感慨,顺势引出唐代的社会风气……
        同时,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去搜集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趣事。如在讲《琵琶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样在讲解《琵琶行》时,学生内心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会主动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故事,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2、鼓励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它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生很难与之共鸣。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要帮助学生以读促学,从而体会文章的深意和内涵。比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读课文,首先是齐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文言词语,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古今异义词。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在诵读中让学生明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及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后继续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洵为什么要写六国灭亡的旧事呢?最终使学生明确作者是借六国赂秦之错误来讽谏北宋贿赂辽、西夏的事实,有讽谏规劝之意。
        同时,我们还可以扩大阅读量,丰富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文章,从而助力文言文教学。如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另一首《短歌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辨析曹操是为国讨贼立功的汉相,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变革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会合作。应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课课一个样”的讲述法、讲解法,用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角色扮演、辩论等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古文知识与能力。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我通过角色扮演来组织教学,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查阅资料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情节进行片段表演。这样,学生沉浸到文本的情境中,既提高了参与热情,又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苏武传》时,我们可以选择苏武牧羊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苏武的民族气节,这种情感的渲染会比文字更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4、品味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学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读每一篇文章,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精神,都能触摸到古人无比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品味,让语文学科的德育之路越走越宽。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等等。比如在学习《苏武传》时,苏武在北海牧羊,旄节始终不离手,我们可以顺势问学生,什么是旄节?苏武为什么“卧起操持”?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苏武的“忠义”。再比如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曾皙的那段话,从而体会孔子的“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大同社会的理想,进而体会儒家思想。
        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作品的文学性,让学生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热爱古诗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婧涵?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研究?教育学文摘?2020.7
          2、赵进凤?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古文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0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